浙江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选取浙江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从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研课题、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等方面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总体上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但各高校发展不均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取长补短,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实证
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8年以后由老专科学校或者几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且本科教育时间在10年以内的高校。截止2008年我国新建的本科院校超过200多所,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在此期间也新建了一批地方本科院校,本文选择了本科升格时间接近的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丽水学院、嘉兴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等几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比较,主要是从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研课题、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间的科研能力与学校发展的内在关系。
一、浙江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科技人员
1、浙江省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人力总量不足
2010年,浙江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80所(含筹建高职院校1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为23所。这23所地方本科院校2010年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投入为20857人,每所地方本科院校校平均投入人数为907人,其中高级职称平均为233人,高级职称占比为25.7%。本文所选八所新建本科院校共投入教学与科研人员3625人,平均每所院校投入453人,其中高级职称平均为157人,高级职称占比为34.6%。八所新建本科院校平均投入人数只达到浙江省地方高校平均数的49.9%,还不到平均数的一半,其中高级职称人数的比例达到了67.4%。上述指标表明新建本科院校的总量依然偏小,总体力量不强,科技人力基础不坚实;从科技人员的结构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技人员的高级职称比例高于浙江省平均数,究其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时为达到评估标准而大量引进高级职称人才的粗放型扩张可认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科技人力基础中,研究与发展人员也是衡量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23所地方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发展人员平均为543人,其中高级职称为326人,高级职称占比为60%。本文所选八所新建本科院校共投入教学与科研人员1285人,平均每所院校投入161人,其中高级职称平均为124人,高级职称占比为77.4%。八所新建本科院校平均投入人数只达到浙江省地方高校平均数的29.7%,还不到平均数的三分之一,其中高级职称人数的比例也只达到38.1%。在说明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不足,同时也说明还有许多教学与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方面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足。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主要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研就与发展活动,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低职称的教学科研人员在参与科技活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人力分布不均
从表1可以看出,八所院校中教学与科研人员人数排在前3位的是嘉兴学院、台州学院和浙江科技学院。但八所院校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数量相差较大,最少的中国万里学院只拥有277人,而最多的嘉兴学院拥有659人,是中国万里学院的2.4倍。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数来看,排在前3位的是浙江科技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和嘉兴学院,其中最少的宁波工程学院拥有121人,最多的浙江科技学院拥有210人,是宁波理工学院的1.7倍。这说明各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级职称的差距小于人员总量,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低职称的人员数相差较大。低职称人员主要的中青年教师,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潜力,由此也表明一些新建院校的人员结构还不尽合理。
从研究与发展人员数量来看,八所院校中教学与科研人员人数排在前3位的是绍兴文理学院、嘉兴学院和湖州师范学院。最少的中国万里学院只拥有76人,而最多的绍兴文理学院拥有293人,是中国万里学院的3.9倍。从具有高级职称的研发人员数来看,最少的宁波工程学院拥有74人,最多的绍兴文理学院拥有201人,是宁波理工学院的2.7倍。从各新建本科院校的高级职称人员占比来看,最高的是浙江科技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分别占97.6%和97.4%,最低的湖州师范学院占比也有66.7%,这说明新建本科院校基本都是由高级职称承担研发活动,特别浙江科技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参与研发活动的低职称人员只有2人,严重制约研发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技经费
1、科研经费总量偏小且以政府资金为主
科研经费的多少直接反映高校科研实力。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浙江八所新建本科院校科技经费2010年拨入累计达15855.3万元,平均每所高校科技经费为1981.9万元。同期浙江省地方高校的平均每所高校科技经费达到6880.1万元,是新建本科院校的3.5倍。在新建院校的科研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来源占比为36.9%,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占比达到42.3%。相对应,浙江省地方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中,政府资金来源占比为46.3%,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占比达到35.1%。新建院校的政府资金来源相比较浙江省平均水平低了将近10个百分点。这说明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经费总量严重不足,部分原因可归结为新建院校的起步低、底子薄,另一方面政府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经费支持相对较弱。
2、理工科类型院校科技经费来源呈现出多元化
在八所新建本科院校中,科研经费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浙江科技学院、嘉兴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台州学院和丽水学院排在了后三位,见表2。其中科研经费最少的丽水学院只有512.1万元,而最多的浙江科技学院达到了4088.2万元,是丽水学院的8.0倍。很显然,新建院校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理工科强势的院校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科技经费的能力较强,而文科类型的高校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
表2中也显示了八所新建本科院校科技经费的来源结构,其中排在后三位的湖州师范学院、台州学院和丽水学院主要科研经费来源于政府资金。而排在前三位的浙江科技学院、嘉兴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经费,分别占到科研经费的57.5%、45.3%和66.6%。企事业单位的委托经费的差距说明了理工科强势的院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开展产学研有着很强的竞争能力,湖州师范学院、台州学院和丽水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基础还很薄弱,特别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亟待增强。
(三)科研课题
1、科研投入人员不足,科研项目数和拨入经费偏少
2010年,八所院校科研课题累计达到1790项,平均每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课题数为223.8项,平均投入人数为122.8人。同期浙江省地方院校平每所高校拥有509.9项科研项目,平均投入人数达到217.4人,分别是新建院校的2.3倍和1.8倍。在课题经费方面,新建本科院校的人均承担课题经费为12.87万元,而同期的浙江省地方高校平均经费达到16.56万元。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当年科研经费的支出投入比也高出浙江省平均数17.1%,见表3。这可以说明新建本科院校在获得科研项目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是总量偏小,另一方面重点支持的大项目偏少。究其原因,投入人员的偏少是原因之一,在新建本科院校,不但科研人偏少,而且是领军人物极度匮乏,科研创新团队也难以有效组建严重影响到新建院校获得高水平、重点支持的大项目。
2、新建本科院校承担科研课题的差距大
由表3可知,八所新建本科院校当中,科研项目数超过平均值的只有浙江科技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和嘉兴学院三所院校,人均课题科研经费超过平均值的也只有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和嘉兴学院三所院校。其中浙江科技学院项目总数达到524项,科研项目数最少的丽水学院只拥有114项。人均承担课题经费最多的是宁波工程学院,达到41.91万元,而人均经费最少的丽水学院只有1.95万元。科研课题的数据表明,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创新的基础和投入方面差距比较大。如表现最为突出的丽水学院,地处浙江的欠发达地区,相应的基础和投入相对较弱,但也说明对于地方新建院校的扶持不够。
(四)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
1、基础科研产出能力偏弱
科技论文与论著是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2010年,八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校科技成果累计2778篇(部),平均每所学校347.3篇(部),其中平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9.9篇(部),见表4。同期浙江省地方院校平均达到638.7篇(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5.0篇(部),分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1.8倍和1.9倍。在成果授奖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平均只有1.1项授奖,其中有四所高校没有成果授奖。在八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只有浙江科技学院表现较好,其科技论文与论著以及成果授奖超过了浙江省的平均水平。在授奖中,没有一所新建院校获得国家级获奖,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2、成果转化能力严重不足
技术转让体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在技术转让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平均每所院校只有1.6个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的实际收入也只有3.38万元。而同期浙江省地方院校平均每所院校15.2个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的实际收入达到187.55万元。即使是表现突出的浙江科技学院,也只完成技术转让合同数9项,2010年实现实际收入12.5万元。理工科见长的宁波工程学院与嘉兴学院也都只有1项技术转让,实现实际收入5万元。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还有四所高校的技术转让是空白。这说明新建本科院校在基础研究上存在差距,但差距更大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