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为何衰而不败
摘要:尽管身负巨额国债,美国经济仍然处于衰而不败的状态。新兴市场国家、石油输出国,特别是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弥补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是美国经济衰而不败的原因之一。这个行为有利于美国缓解美国宏观经济不平衡,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但是,对中国而言,救助美国有三个弊端:不利于鼓励居民消费、不利于技术创新、也不利于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中国对世界经济,包括美国经济的贡献不仅在于经济增长,更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美国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国债闹剧落幕之后,标准普尔公司立刻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惹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面对这个现象,人们议论纷纷,主调是美国经济已经衰败,美元可能崩溃。奥巴马出面讲话,坚称美国主权信用仍然是AAA级。一场金融恐慌可能过去,但人们对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的质疑依然挥之不去。重重疑云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以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美国经济模式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及中开局,世界经济在波动中持续增长,这个格局保持至今。尽管美国经济不断衰落,但美国经济模式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未变,它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得以保持,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可以说美国经济保持了衰而不败的状态。
一、美国经济的衰落之路
20世纪初期,美国赶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奉行规模经济的结果,其特征是以大批量生产为基础的GDP增长。具有代表性的例证是,美国率先使用生产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普及型汽车,英国一直在小批量地生产豪华汽车。然而,美国模式的发展轨迹应了中国一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规模经济必须由大规模投资来支撑,大规模生产必须有大规模消费相呼应。与消费相适应,出现了大型零售机构,如百货公司和连锁式超级市场。
20世纪30年代,由于需求不足,供给过剩,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经济衰退。于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以扩大财政开支刺激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但扩大了美国模式的高消费和高投资的固有逻辑——过高的资源消耗和偏低的储蓄率。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经济的两大事件:一是石油价格暴涨,引发了世界经济大衰退;二是美元与黄金脱钩,原因是美国出现了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这两大事件凸显了规模经济模式固有逻辑的弊病,美国经济从此走向下坡路。
面对石油价格暴涨,美国采取了两大措施:使用节约能源的新技术;发展服务业,抑制能源消耗较高的制造业;比较成功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因此,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美国却能处惊不变。
面对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美国经济一直在动荡中前行。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经济衰退之后,制造业出现衰落局面。同时,美国制造业公司把生产转移到海外。制造业失去了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为此,美国政府一直为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向煞费苦心。克林顿政府想把互联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果吹出一个网络泡沫。大量资金投向互联网,没有收益。2000年,美国股票暴跌,经济陷入衰退。克林顿失算了。小布什上台后,面对同样的困惑:美国经济靠什么增长?制造业靠不住,互联网也靠不住。于是,发展房地产。2007年,爆发了由房地产泡沫导致的次贷危机,引发全面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再一次降临。
奥巴马接了小布什的烂摊子走马上任。除了为抢救金融业花了大把银子,他还有什么“锦囊妙计”?上台伊始,奥巴马提出发展互联网。此时的互联网已经不是彼时的互联网,而是进化到物联网阶段。物联网可以把物质实体连接在一起,制成品自然在连接之列。那么,制造业的振兴可以借物联网的一臂之力。他提出了投资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设基础设施需要钢铁,需要水泥。这明明是在为制造业创造市场需求。他还有一个鼓励企业设备投资的减税计划,为制造业提供优厚政策待遇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同时,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医疗保健改革计划。财政赤字不减反增。奥巴马只能沿袭前几届政府的宏观经济扩张政策。美国经济的困局表明,规模经济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二、美国经济的不败之谜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曾经出现赶超美国的苗头,美国最终没有败下阵来,日本经济则一蹶不振。欧盟期望以经济一体化赶超美国,但至今没有成功。美国仍然雄踞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面对美国经济的衰落趋势,经济形态转型势在必行:抛弃规模经济模式,从物质经济形态转向知识经济形态。经济形态转型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规模经济模式的弊端不可能在短期克服,转型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是否具有缓解规模经济弊端的措施;二是是否具有转型的微观经济基础。
第一,美国模式引导世界经济发展,其结果是一些国家用主权基金弥补了规模经济导致的宏观经济失衡。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不仅在于它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更在于美国的规模经济模式被世界各国效仿,在世界各国普及。美国要求世界各国实行开放经济,其真实目的是借此推销美国模式。它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两大支柱: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制度和以自由开放原则为主的世界贸易制度。借助这两个制度,美国成功推销了规模经济模式。西欧经济的战后恢复,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无一不是美国推销规模经济模式的结果。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目标来自于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目标设计,即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掀起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高潮,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以大批量生产为基础的GDP增长。中国模仿的也是美国模式。
在美国模式主导下,世界各国卷入规模经济,并实行了开放经济政策,推动了世界贸易高速增长和国际金融的高速扩张,形成了全球规模经济模式。这个模式挽救了美国经济的颓势。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美元仍然是贸易结算和资本流动的主要手段,从而保持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各国的开放经济为美国利用各国资金提供了制度保障。一些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资金流入,弥补了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的资金缺口,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就起了这样的作用。
如果说世界经济被美元控制,那么事实上是被遍布世界的美国模式绑架。1997年发生的东亚金融危机是发生危机的国家实行美国模式的结果,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国家同样发生了债务危机,影响波及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是美国模式兴风作浪的又一例证。
第二,美国技术引领世界经济创新,奠定了经济形态转型的微观基础。
不少人认为,美国是靠铸币税,即大量印制美元剥削其他国家,绑架世界经济。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美国的强大经济实力表明它有真功夫,即引领世界的技术创新能力,因而保住了美元的国家储备货币霸主的地位。
一般来说,技术创新包括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技术三大创新。20世纪初,美国的首次技术创新以汽车工业开路。作为产品技术,汽车是从欧洲引进的。美国的创新表现在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技术。前者的代表是生产流水线技术,后者的代表是垂直一体化的现代企业制度。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创新以电脑工业开路。电脑是美国人创造的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创新表现在半导体技术和软件技术,生产组织技术表现在垂直一体化企业的分解。由于沿用电脑工业的模块化技术,大型企业的设计、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被分解到不同生产单位。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确保了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服务业的竞争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美国的金融业创新持续不断。无论是信息产业,还是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美国的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技术在世界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美国模式在世界各国得以延续,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苹果公司代替石油公司,成为世界上股票市值最大的企业,体现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麦当劳遍及世界,不仅体现了美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也为美国在金融领域称霸找到借口,例如巨无霸汇率。从1986年开始,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制巨无霸汇率,助长了购买力平价的地位,成为衡量各国汇率水平的一个不成文的标准。美国国会竟然以此作为压人民币升值的依据。它从反面说明,美元的国家储备货币地位并非空穴来风,其基础是靠技术创新维持的美国模式。
过剩,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经济衰退。于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以扩大财政开支刺激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但扩大了美国模式的高消费和高投资的固有逻辑——过高的资源消耗和偏低的储蓄率。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经济的两大事件:一是石油价格暴涨,引发了世界经济大衰退;二是美元与黄金脱钩,原因是美国出现了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这两大事件凸显了规模经济模式固有逻辑的弊病,美国经济从此走向下坡路。
面对石油价格暴涨,美国采取了两大措施:使用节约能源的新技术;发展服务业,抑制能源消耗较高的制造业;比较成功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因此,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飙升,美国却能处惊不变。
面对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美国经济一直在动荡中前行。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了严重经济衰退之后,制造业出现衰落局面。同时,美国制造业公司把生产转移到海外。制造业失去了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为此,美国政府一直为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方向煞费苦心。克林顿政府想把互联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果吹出一个网络泡沫。大量资金投向互联网,没有收益。2000年,美国股票暴跌,经济陷入衰退。克林顿失算了。小布什上台后,面对同样的困惑:美国经济靠什么增长?制造业靠不住,互联网也靠不住。于是,发展房地产。2007年,爆发了由房地产泡沫导致的次贷危机,引发全面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再一次降临。
奥巴马接了小布什的烂摊子走马上任。除了为抢救金融业花了大把银子,他还有什么“锦囊妙计”?上台伊始,奥巴马提出发展互联网。此时的互联网已经不是彼时的互联网,而是进化到物联网阶段。物联网可以把物质实体连接在一起,制成品自然在连接之列。那么,制造业的振兴可以借物联网的一臂之力。他提出了投资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设基础设施需要钢铁,需要水泥。这明明是在为制造业创造市场需求。他还有一个鼓励企业设备投资的减税计划,为制造业提供优厚政策待遇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同时,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医疗保健改革计划。财政赤字不减反增。奥巴马只能沿袭前几届政府的宏观经济扩张政策。美国经济的困局表明,规模经济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