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3.1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把握
在对学生有清楚认识的基础上,制订出符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基本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所学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对于过于复杂的数学分析和理论证明就简要解释,甚至一笔带过。另外,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教学时间少、学生的掌握能力有限,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有一定的取舍。在有限授课时间的约束下,需要我们对主要内容主要章节进行较深入的讲授,而一些章节可能会有其他课程再去详细探讨的,就简单的做介绍。我们可以把供求和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理论,把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作为重点内容,而宏观经济部分的理论作为选讲内容。
3.2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我们必须使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53页)
为有两种方法值得注意。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引用案例和问题,引发思考,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把现实的一些热点案例和事例融入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对于经济现象和问题产生很大的兴趣,然后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课外实践教学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经济学又和社会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由于课时有限,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和自学环节加以弥补。
3.3加强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直接的方式。如何使用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产生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对学生的教学考核要打破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即常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态度、参与热情做出全方面的评价。在考前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导致学生平时不下功夫,只需要在考前进行突击就万事大吉,考试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对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教学考核应采用平时成绩和表现、期中测试、期末成绩各占适当比重的方式获得总评成绩。这样,就加强了对学生全程学习状态的监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郑红玲,王洋.有关《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9.
[2] 刘记红.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职业教育研究,2010.
下一篇:试论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