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内容和评价指标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钟志国 时间:2013-02-15
  (2)审查各项流动资金占用情况,分析流动资金占用的合理性,评价流动资金使用效果。 
  1.9 销售经济效益的审计 
  (1)审查、分析销售数量、价格、税金、成本费用和品种结构等因素变动情况对销售利润增减的影响; 
  (2)审查企业是否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开拓,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对新产品新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否进行了预测;
    (3)审查销售合同的履行情况,分析违约原因及造成的损失; 
  (4)审查销售计划、商品流转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库存商品的合理性。 
  1.10 经济合同的效益审计 
  (1)审查经济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计划的要求,是否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 
  (2)审查经济合同签约方的法人资格及授权权限、资信、经营范围及履约能力; 
  (3)审查经济合同的经济、技术上的效益性和可行性; 
  (4)审查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及其执行结果; 
  (5)审查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1.11 长期投资效益审计 
  (1)审查投资项目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及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和手续是否健全; 
  (2)审查投资各方投入资金的及时性、真实性、合法性; 
  (3)审查投资企业的资产使用,经济效益及利润分配情况,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 
  (4)评价投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监督和检查投资企业中止或终结时的财产清理及分配情况; 
  (5)审查股票、债券的真实性、合法性、可靠性及效益性。 
  1.12 外委外协项目的效益审计 
  (1)外委外协项目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业的现有人力、物力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产品、设备、技术的优势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需要外委外协的项目是否贯彻价格优先、质量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 
  (3)审查外委外协项目有无检查和验收制度,并评价其执行情况; 
  (4)审查外委外协项目预决算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无高估冒算、多报工作量、重复取费等情况。 
  2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主要参考标准有: 
  (1)国家的政策法规及颁布的有关技术经济标准; 
  (2)控股公司或上级部门下达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本企业(含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针、生产经营计划、规章制度和控制制度; 
  (3)合同协议或承包经营责任状规定的有关条款; 
  (4)本单位同期和历史先进水平; 
  (5)国际、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6)投资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预定值。 
  笔者认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方面,一般涉及获利能力如利润、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替代性财务目标包括销售额、现金流量等。 
  (2)客户方面,一般包括客户满意程度,原有客户的稳定程度,新客户的加入,在目标市场的市场份额等。 
  (3)过程程序方面的评价指标,如投标成功率,安全指标,项目绩效指标,项目完成指标等。 
  (4)学习成长方面的指标,如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指标,提供新服务、新产品收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员工合理化建议的数量,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度等。 
  总之,国有企业 经济效益审计是深化企业审计的重要举措和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进行定量考核,全面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入剖析重点环节与问题,充分揭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岩芳.企业经济效益审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周应良.关于我国效益审计难点、对策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5. 
  [3]朱仕炘.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