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游的思路及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北京的乡村有几千年的历史,积聚了独特而深厚的乡村文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日很多,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可以为入境游客带来很多的乐趣,如老人做寿、年轻人结婚、小孩过满月、乔迁新居等等,都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乡村的日常生活、家庭结构、交往礼仪、歌舞娱乐、手工艺等等,也都可以构成对境外游客较大的吸引力,可以成为体验乡村生活旅游项目的亮点。
如上的这些条件为北京市发展体验式入境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乡村可供开发利用的潜在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还有相当大发挥空间。
3、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较好
北京开展乡村旅游已经二十多年,发展了度假村模式、观光购物农园模式、休闲农场模式和民俗文化村模式,各种模式已经为北京市当地旅游人群提供了多年的服务,无论在发展水平、经营规模、经济总量增长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已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
目前北京市各区县正积极寻求自身文化和资源特征,努力实施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战略,力争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地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随着这些乡村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相信对体验式乡村入境旅游的推动作用会更大。
4、乡村旅游价格相对低廉
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和消费信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许多旅游者会重视考虑价格的问题,提供低价而内容丰富的旅游项目成为各国参与世界旅游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对大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而言,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所需资金要少得多,旅游项目价格可以比较低廉,使境外游客可以得到物超所值的体验。
四、开展“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旅游的现存障碍
北京市乡村旅游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会对开展入境旅游形成明显的障碍:第一,规划布局不完善。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大多为散户家庭经营,缺乏统筹规划,呈现“小而散”、各自为阵、无序经营,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状态,整体接待能力不强,难以发挥乡村旅游应有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第二,经营项目单一。北京乡村旅游主要从事较为普遍单调的“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还未能充分挖掘和展现特色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内涵,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第三,城市化倾向加剧。农家院经营者将城市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城市的周末娱乐搬进乡村旅游,使得原本吸引游客的特色地方文化资源弱化,渐失本真,旅游吸引力下降。第四,经营水平较低。由于大多数是小规模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经营服务不规范,安全卫生状况较差。第五,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现有的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专业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如果面向国际市场,将乡村旅游提升为入境体验式旅游的话,需要一批懂得国际化经营的旅游业管理人员,也需要一大批整体素质较高的基层旅游业从业人员。第六,宣传促销乏术,缺乏品牌意识。北京乡村旅游资源有很多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经营者或者是没有意识到宣传促销的重要性,或者是缺乏宣传促销的手段和技术。另外目前乡村旅游经营者明显缺乏品牌意识,这些对于开展入境旅游显然都是不利的。
五、开展“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旅游的措施建议
1、统筹规划
乡村旅游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国家的乡村旅游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北京市各个郊区应在旅游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和监督下,对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做好详细的统筹规划和开发工作,分出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活体验项目”进行开发,合理整合资源,科学管理,推进适度集中与规模化,确保旅游资源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
2、本土化特色化发展
各乡村应根据统筹规划,立足原汁原味各具特色的农家乡土文化,塑造个性品牌。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强烈依附于当地的乡土民俗文化和乡土地域特征,应在当地创造和谐文明、传统与现代良好融合的环境,使参与到乡村体验式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当地居民,在与时代同步的同时并不放弃传统和地方特色的生活。本土化特色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保持当地的一切旧的生活状态和旧的生活习俗。乡村旅游展示给世界的应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但是又保持了传统特色的乡村生活。
3、避免城市化
幽雅无喧嚣的自然生态环境,异国他乡难以企及的北京乡野文化将是吸引国外游客的重点,他们追求与乡村环境相协调,无城市渲染的特别感受。乡村特色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比起与城市趋同的酒店、旅社,游客更倾向于极富特色的小木屋、小院落等住宿环境,城市化的住宿条件及餐饮只会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宜充分展现本地居民的居家风格和饮食文化。农家餐饮应尽量以当地民间菜和农家菜为主,并且可以让游客充分体验农家菜制作的全过程,增强参与性。应注意新农村生活现代化不要与城市化混为一谈,不能因为要搞乡村旅游就让乡村呆在落后的“原生态”下,也不能因为生活要现代化便一切向城市生活看齐,失去了自身的乡村性也就失去了对外界游客的吸引力。
4、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培养一批当地的体验乡村生活入境旅游经营者,提升其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和管理,不断树立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和特色意识,提高经营水平;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各种与入境旅游相关的业务知识,增强对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提高体验式乡村入境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旅游的开展,增加了当地人们与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交流,在各种交流的实践中人们的综合素质可以逐步获得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应该体现淳朴和亲情,尽量弱化商业气息。
5、提升旅游活动项目的品质
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旅游活动项目应多元化、特色化、参与性强。北京乡村入境旅游不能只停留在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乡村景的水平上,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策划一些与本土文化密切相关的大型活动,如结合我国及北京一些传统的节日,举办一些文化节,增加传统节日的气氛;还可以让游客参与到一些当地的民俗表演及活动中,如舞龙舞狮、扭秧歌、推磨、纺织等等;又如可以发展民间手工艺乡村旅游,可以将某项民间手工艺作为一村的重点项目,通过对民间工艺各个制作环节的拆分和组合,在一个村里形成产业链,不仅提供工艺成品的销售,还提供游客亲自制作、参与的机会,这样的项目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对于国内外游客都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乡土文化的途径。
6、注重营销,打造品牌
将体验北京乡村生活旅游打造为国际性旅游项目,必然离不开打造品牌,品牌化有利于推向国际市场、增加乡村旅游的附加值,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应注重选用各种方式进行国际市场营销,将体验北京乡村生活旅游项目和相关品牌介绍给世界各国的旅游者。目前北京市旅游部门采用的各种向世界推介北京旅游的营销方式都可以采用,事实上这些营销方式中只需要加入体验北京乡村生活旅游项目这一内容即可。
7、加强卫生和安全工作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卫生习惯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在乡村的一些地方,基础卫生条件还较落后,因此应加强卫生工作。对旅游地和接待食宿的农户家的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用水及公共娱乐场所要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同时,乡村是社会治安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人口密度小、农户分散,游客分散住宿的特点容易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此一定要加强乡村旅游地的安全保障工作。
8、加强乡村旅游地与旅行社的合作
经营入境旅游项目的旅行社具有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对入境旅游的各个环节能够专业化掌控,具有一批专业人才,有比较稳定熟悉的客源国家,对于入境旅游中突发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双方可以达到互利共赢。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的国际化也随之加快。北京市入境旅游可以适度延伸到乡村,将具有浓郁北京特色的体验北京乡村生活旅游项目与北京市原有经典旅游项目组合推出,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更真实的北京,而不仅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不仅可以提升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促使其规范化、国际化,而且可以增加北京市入境旅游消费,促进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