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2.2 提高专业教师质量,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
没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不太可能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既然金融学生要提出“双证”毕业的考核标准,那么教师队伍应该实现“双师”的教学资格认定,从事金融教学的老师除了完善自身的学术修养,提高职称之外,还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完成部分社会认定的金融从业资格证书,以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金融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定期到金融机构学习和进修;如果不具备此条件,学校或教研室也应该聘请金融实务部门中实践能力强的领导或者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或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实务金融素养。
2.3 彻底扭转过往错误的实践教学理念
教育部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理念”。
在笔者看来,理念往往是改变事物的关键,纵有先进的硬件设备,但是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配合,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举个例子,以前有个农夫看到汽车跑得比自行车快,于是买了部汽车,一段时间,农夫很困惑地问汽车的销售员:为什么汽车没有脚踏板,为什么汽车的转盘下面没有刹车开关——很显然,虽然农夫有了辆汽车,但是他的思维理念还是停留在自行车上。这样的例子同样发生在金融专业的实践课上,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虽然建成了初级规模的综合实验室,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的经费。但是,部分老师在讲授金融实践课上,喜欢像上理论课那样按部就班,将证券软件一步一步的操作教会学生,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结果,学生也好像上理论课那样机械地听课和完成作业,这显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验室的硬件措施不配合,就好像一个农夫仍然将自行车的驾驶经验套在汽车身上,令到汽车的作用大打折扣。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金融实践教学上,作出一些调整。我先教会学生基本的买卖指令。之后,我只是提供一个证券思维的框架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小组作专题式的讨论和研究,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自己利用实验室的软件进行摸索和研究,最后得到研究报告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和老师进行答辩。通过这样的形式,笔者发现,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实践理解强化很多,笔者觉得真正好的实践教学手段,应该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实践的热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实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史金联.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4).
[2]李文国.金融学专业“全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
[3]房燕.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与减少研究[J].中外教育研究,2009(03).
下一篇:超市CPI:师奶的紧缩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