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从考试吧世博与考试吧亚运平台比较其网络营销战略异同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网易亚运与考试吧世博相比,显得很“草根”。在宜传亚运文化的同时,网易亚运更善于从广州的情绪出发,"2009亚运期末考试”、“老照片见证广州60年巨变”、“偷听广州”等等的专题,既宣传了亚运文化、广州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让人们说出亚运建设时带来的不便,给大家有一个宣泄的渠道。与考试吧相比,网易所做的专题更多具有原创性,这使得网易的专题挖掘得更深、更灵活、更亲民。但这种扎根于广州文化的专题,始终未能体现亚运的世界性,走不出国门。
  3.服务一条龙,充当旅游向导。
  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提供门票、本地旅游、美食、天气、场馆、住宿交通甚至是特许产品的信息,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咨询,另一方面为世博的门票,赞助商的产品提供了购买的渠道。
  4.重视与网友互动,搭建交流平台。
  考试吧世博和网易亚运特设互动板块,让网友相互解答疑问,提高网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由于世博会本身的吸引力,加上考试吧推出的“送Q币”等策略,考试吧推出的活动是完全不差人气的,其中,“擦亮地球”、“‘顶顶大名’场馆征名”等活动短短几天已得到数万名网友的留言。然而,这种人气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通过“送Q币”来吸引网友,得到的征名和留言质量显得良劳不齐,许多网友发很多条一样的留言为的就是拿Q币。从长远来说,考试吧活动的设计更需要多加考虑。
  而一向擅长话题炒作的网易,在处理与网友关系的时候采取了亲民的作风。“体坛‘还珠’大选角”、“偷听广州”、“话题PK”,看似恶搞或自嘲,但网友更积极主动去参与这些活动,而“没有眼泪的拆迁”、“你小时候玩过弹弓吗”这些专题,更是触动了网友的内心深处,互动效果十分好。
  (二)两大平台战术执行亮点
  1.考试吧世博:3D技术
  考试吧这次联合水晶石使用3D技术,模拟还原世博场馆,网友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或键盘控制,享受流畅的世博体验,使上海之外的网友也能通过平台了解世博会情况。
  但现阶段3D技术的普遍问题是其还原性未能保证,未能带给观众真实的实地场馆。另外,呈现的范围与观看流畅度的矛盾也值得重视。平台上的世博场馆仅仅展现了一小部分区域,未能达到多方位展示,而一旦多方位展示,势必带来缓存文件增大,又会导致观看的流畅度有所减弱。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有效表现世博内容,成为考试吧世博平台的一大重点。
  2.网易亚运:与其他亚运赞助商合作宣传
  网易这次特地划出活动板块给王老吉、健力宝等多个赞助商的亚运活动做宣传,并作为合作伙伴的形式参与其中。其中,王老吉先声夺金活动更专设有网易赛区.这个大胆的尝试让网易在亚运还没有开始前获得了足够吸引的亚运话题,弥补了前期内容的空洞,另一方面网易在活动期间也宜传了亚运赞助商的身份,可谓是相得益彰。
  值得重视的是,这项举措会否让网民觉得网易亚运过分商业化,还是更吸引它们眼球?当中把握商家宣传的度十分重要。
  四、建议
  (一)考试吧:充实自我,加强互动
  在营销2.。和3. 0时代,营销更讲求“体验、互动、扩散”。考试吧在世博的宣传中,虽然使用的是新媒体,但是思路仍是旧思路。一味地通过展示的方式已经很难吸引到用户,而“送Q币”的方式始终不是万全之策。只有将展示变为互动,把更多用户参与到世博的讨论、建设中去,通过口碑去宣传世博,世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深人民心。
  而善于模仿的考试吧,在世博专题策划中显露出不善原创的弊端。诸多的专题策划都是取材于其他媒体,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难以贴近用户。即使考试吧用户对于考试吧的黏着度再大,用户在使用考试吧世博时没有产生共鸣和感情,再次回访率就会低。组建专题策划团队,深人世博和上海、华东的文化,让世博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此外,考试吧的营销活动除新闻报道外,几乎忽略了传统媒体和分众媒体的作用,也就是说考试吧世博仅仅走进了人们的网上生活,却没有走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加强线下部分似乎能为考试吧世博锦上添花。
  (二)网易:扎根文化,走出国门
  相比于考试吧,网易运用营销2. 0和3. 0的手段可谓比较成熟,话题炒作、口碑营销、网络游戏等等,都成为网易不可多得的武器.但过多的体育明星花边、恶搞,使网易亚运显得泛娱乐化。虽然距离亚运仍有一段时间,亚运的主流报道暂时未进人高峰,但适当调整内容,分清主次,才是更长远的考虑。
  网易亚运为宜传广州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它从粤语、饮食、历史多方位宣传广州文化。但与此同时,亚运文化、亚运精神却走不出国门,亚运更像是广州举办的全运会。为此,网易更应该从着手于小处,施展于大处,不要仅局限在广州文化一处上。
  无论是考试吧还是网易,称为网络赞助商都是世博史和亚运史上一大举措,如果把握这个重要的机遇走出国门,达到预期目标,对考试吧和网易来说即是挑战又是难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