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的制定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二)领导者的道德素质
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是影响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制定的决定性因素。鲍母哈特·布伦纳和莫兰德的研究发现,决策者认为上级会做的行为是影响决策者做出不符合伦理的决策的最重要因素。阿卡和赖尔登认为,最高管理层鼓励道德的行为,劝阻不道德行为的举动会影响市场营销人员的行为。K·R·恩卓斯在1989年分析创建一个良好的企业道德行为体系时指出,首先要有一个道德的领导者。国外学者一系列实证性研究表明: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领导者能鼓励决策者制定道德型营销战略,阻碍不道德营销战略的制定,反之亦然。
领导者的道德素质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对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一方面是最高领导者通过其经营理念影响营销战略的制定,正确的经营理念以合乎道德、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赚取利润的前提,这种正确的经营理念会融入企业营销战略及在它指导下的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从而保证营销活动的道德性;另一方面,最高领导者通过其权威和感召力向企业广大职工尤其是营销战略制定者传播其价值观和理念,进而影响道德型营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当企业最高管理者拥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而且为广大职工尤其是营销战略决策者所认同和接受时,他会对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的制定产生积极作用,反之,会产生消极的副作用,使营销战略决策者违背道德原则。有研究表明,行为榜样是决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而最高领导者往往被视作行为榜样。
综上所述,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是影响道德型营销战略的决定性因素。现实生活中,领导者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将之归纳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其道德行为的主要特征是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不强,以追求企业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很少顾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第二个层次,其道德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虽然此层次作为经济人的本性并未改变,但它的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却能够较为自觉地置于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约束之下,这是指它的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并无冲突时的行为特点,这是较为普遍的情形,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矛盾冲突时,他却必然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三个层次是较高级的层次.其道德行为的主要特征是:逐渐摆脱了功利性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局限性,试图追求道德动机与效果、道德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具有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以及较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此时他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经济人本性限制在经济领域,且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遇到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能够自觉主动地以后者为重:第四个层次是最高级的层次.现在还仅仅是特例,他们已经根本不具有经济人的本性了,是完全的“道德人”,仅仅以崇高的道德理想作为人生追求。
领导者的道德素质影响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的制定,同时,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的制定也对领导者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要求。从上面的四个层次来看,我们不可能要求领导者象第四个层次那样不具有经济人的本性,但作为~个领导者尤其是道德型领导者,其道德素质也不能仅停留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
综所述,遵守利润最优化和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原则的道德型营销战略目标对营销活动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要保证营销战略目标的道德性,则应塑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并不断提升领导者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