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融合城乡信息化建设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农村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支持体系涉及到多个领域,而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增加对农村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供给,形成对落实统筹城乡战略任务的有力支持,是加快农村结构调整、市场体系、经济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融合城乡;信息化建设;统筹发展
    0  引言
    统筹城乡发展,是改变我国二元结构、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城乡分割而治的管理体制,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对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的筹划和安排。这不仅意味着决策方式和管理体制的改变,也意味着决定这种变革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要实现城乡统筹,就必须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支撑,即必须建立起使统筹城乡的规划和决策能够制定并付诸实施的支持体系。否则,统筹城乡的设想和措施就难以做出,更难以付诸实施。
    统筹城乡的支持体系包括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从现实看,农村支持体系远远落后于城市。在这种状态下,不仅难以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也难以发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1  信息鸿沟是城乡发展的重大障碍
    所谓信息鸿沟,是指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国家间、地区间、人群间在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发展信息产业方面存在的差距。[1]或者说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的巨大差距,源于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掌握的多寡而产生的差距现象,是信息技术在普及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极不平衡的扩张状态。信息鸿沟是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它又是拉大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信息鸿沟导致城乡知晓权差异,强化了农民增收的困难。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城市信息化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农村受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文化素质等限制,信息化的各项指数几乎为零,特别是网络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非常低下,农村绝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懂电脑操作,更不知怎么上互联网,在县、乡、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服务体系基本上还是空白。农业的结构调整、农产品的销售、农民外出就业均受到严重影响,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出现的农村卖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以及民工潮流动的无序性,都是信息鸿沟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真实写照。其次,信息鸿沟导致城乡资源配置权差异,造成农村发展日趋边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总是流向利润高的地方。城乡信息鸿沟的存在,势必导致资金、人才、技术、物质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农业、农村日益边缘化,最终导致城乡互动发展能力不足。
    2  农村信息化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其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的现实是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和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必须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解决和突破这一矛盾应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繁荣农村经济,致力于城乡均等化的政策和制度的创新。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经济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融合城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有力举措。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