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乡一体化的必然性及实践特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性 
  为什么一定要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是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彻底改变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初就曾发表言论:21世纪影响人类进程最主要的两件大事是“中国的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在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马克思主义者也有逐步消灭“三大差别”、特别是“城乡差别”的重要论述,并认为“城乡融合”是其必由之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消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带来的差别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开始的一定时期都是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工业化,形成城市化,而在工业化之后,城市才实施对“三农”的反哺。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改造过程的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1790年时的美国是一个农业国家,13个独立州的总人口仅为390万人,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5%。1870年美国全国人口为400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27.5%。但在经历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洗礼后美国城市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了以都市区为核心的巨型城市带,很好地解决了“城乡融合”的发展问题。目前,全美非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98%,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基本消灭了城乡差别。而我国在6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前半段,在“城市大了不好”的高层思维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恶性二元经济结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全面加速转型的改革道路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经济“结石”。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盖尔•约翰逊是专门研究中国城乡问题的专家,他指出:“日本城市扩张、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65%;美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口下降了93%;而中国在2000年之前,从农业人口转移出去的人口,即使包括临时流动的人口在内,也不超过10%,这将大大限制中国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张”。因此,我们要彻底摆脱和改变城乡差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必由之路。 
  二是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整体推进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在我国,整体推进现代化,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其核心就是“以城乡一体化提速中国农村的工业化;以信息化引领中国农民的智力革命;以股份制提升中国农业的产业级次”。事实上,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是我国整体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城乡是战略原则,是手段;城乡一体化是战略措施,是目标和结果。首先,“统筹城乡”的政策宗旨是动员整个城市经济系统中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其次,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的载体和着力点,其价值取向是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经济和社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谐、平等的城乡经济关系,整体推进城市和乡村的现代化。最后,城乡一体化和“统筹城乡”的关键在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使城乡居民的经济机会和基本权利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平等,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共享现代文明。 

  由“乡育城市”到“城乡对立”再到“城乡融合”的过程,是人本主义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展现了国家和区域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的递进过程。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人口、资源向城市集聚,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和扩散的双向变迁过程,其中,两股力量首先在城市郊区交汇,再逐渐向乡村延伸。这个过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经济和社会结构将逐渐淡化;城乡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布局渐趋和谐;城乡功能和景观逐渐分工合理、层次分明;城乡经济、文化、政治制度以及生态环境逐渐交融;城乡居民的生产能力、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民主权利逐渐公正、公平、合理。这种理想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显然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而是较长时期内城、乡现代化交汇融合的发展过程。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