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银岛》中的经济伦理思想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儿童小说《金银岛》是英国19世纪晚期小说家斯蒂文森的代表作,书中人物李甫西医生等人在寻找宝藏及和海盗们争夺财宝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经济伦理意识正是当时英国主流文化中盛行的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他们的经济活动既不拘泥于传统经济伦理的限制,也没有脱离传统的伦理道德维度,在坚持理性主义原则下,以获取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并同时兼顾伦理需求。
《金银岛》是英国19世纪晚期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少年吉姆·霍金斯和李甫西医生等人根据海盗弗林特船长留下的藏宝图到金银岛寻找宝藏,并在途中运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伪装成水手与他们同去寻宝的海盗们。这部以寻宝为主线的历险小说堪称英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充满神秘和悬疑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搏斗场景,以及小主人公的英雄形象都强烈地吸引和诱惑着小读者们,让他们跃跃欲试,想要成为像吉姆·霍金斯那样的英雄,去发掘意想不到的宝藏。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植人孩子们脑海里的,除了奇妙的历险之旅,还有当时英国主流文化中理性主义的经济伦理观。
一、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的社会语境
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所持有的道德价值观。经济伦理观一方面要符合维护经济活动合理秩序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受到国家政治文化语境的影响,是经济理性与一定文化背景下的道德价值观的结合体。因此,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伦理观不仅蕴含了功利的价值,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说《金银岛》中,以寻找宝藏为线索,故事中的人物发生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他们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反映出他们各不相同的经济伦理观,同时也折射出I9世纪晚期英国的殖民文化对人们的经济伦理观产生的影响。
在这部小说中,根据人物不同的经济伦理观,可以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吉姆的父母为代表,他们坚持传统的经济伦理观念,在经济活动中以和平的方式按照平等互换的原则等价交易;第二类是以约翰·西尔弗为代表的海盗们,他们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全然不顾人类社会基本的道理法则,在经济活动中采用各种违背伦理道德的手段,肆无忌惮的强取豪夺;第三类以李甫西医生和乡绅屈利劳尼先生为代表,他们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交换而是从他处直接获取财富,但是在获利的过程中,他们坚持理性主义的原则,让自己的经济行为处于当时的伦理道德维度范围之内。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时的伦理语境下,吉姆的父母对于传统经济伦理观的固守,不仅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经济运营,而且危及到他们自身的生命安全,显得极其的荒谬可笑。吉姆的父亲作为本葆将军客店的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谨慎小心,坚持和平的方式,从不敢与违背经济原则的强势势力发生正面的冲突。比尔船长在他的客店人住,不仅不付清房费,还强迫其他客人听他讲故事,严重地影响了客店的正常运营。但是,吉姆的父亲却畏惧于他的淫威,不敢去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比尔船长“住在这儿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从一个月又一个月,预付的那点钱早就花完了”,但是他却“始终鼓不起勇气向他再要。”他明知道在比尔船长的淫威下“客店非关门不可”“顾客不久即将绝迹”,但是却敢怒不敢言,最终抑郁而亡。他“以和为贵”的传统经济伦理观在当时不但没有实现其功利价值,反而对利益的获取产生了负面影响。
而以西尔弗为代表的海盗们,完全不顾传统的经济伦理,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甚至自相残杀。他们不受任何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完全扰乱了经济活动的正常合理秩序。西尔弗为了获得宝藏,先是以忠诚老实的形象骗取屈利劳尼先生的信任,带领海盗们佯装成厨子和水手,混人到屈利劳尼先生的船队中。在航行的过程中,他残忍地杀害不肯屈从于他夺宝计划的其他水手,并为了争夺宝藏不择手段。这种不顾道义的赤裸裸的利益追求完全违背了基本的经济伦理,必然受到谴责和唾弃。
李甫西医生和乡绅屈利劳尼先生等人的经济伦理观与以上这两类人都截然不同,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既不拘泥于传统经济伦理的限制,也没有脱离传统的伦理道德维度。虽然他们经济活动的目的也是从他处直接获取财富,但是在获利的过程中,他们坚持理性主义的原则,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兼顾了伦理需求。作为英国主流阶层的代表,他们的经济理性主义的伦理观是当时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是当时英国主流文化在面对国家对外掠夺的需求和传统经济伦理语境时产生的新的经济伦理意识。
二、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的内涵
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是指经济活动以理性主义为基本原则,既实现获得利益的功利价值,又符合一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伦理语境。19世纪晚期,英国的经济高度繁荣,英国政府积极地向外拓展殖民地,以便更多的从殖民地掠夺财宝来促进其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英国对外掠夺的进一步加强,在经济活动中,所有的道德都转向了功利,以吉姆父母的观念为代表的传统经济伦理观又不再适用于当时英国对外扩张的经济需要,传统的平等互换的经济伦理观已经不能为其经济活动提供足够的伦理道德依据。因此,没能顺应时代潮流去改变传统经济伦理观的吉姆的父母生意越做越差,“以和为贵”的思想让他们没有勇气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而“平等互换”的原则又让他们不愿去占有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利益,这就让他们失去了维持经济和寻求发展的机会。
但是像小说中的海盗们完全不顾道德准则强取豪夺的经济伦理观又完全违背了人类的基本伦理道德观念,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的:“借着赚钱以充实自我利益的绝对肆无忌惮之普遍横行支配,是市民的资本主义发展在西方判准的评量下、仍属‘落后’的那些国家的固有特色。”“那些毫无保留地一意以贪财为动力、就像‘为利扬帆赴地狱,哪怕炼火灼尽帆’的荷兰船长那样的人,绝不是让近代特有的资本主义‘精神’滋长成—这是重点所在—群体现象的那种心志的代表。”“无止境的营利欲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加不是其‘精神’所在。反之,资本主义恰到可以等同于此种非理性冲动的抑制、或至少是加以理性的调节。”而海盗们的经济行为正是缺少了理性的调节。他们肆无忌惮的掠夺,为了自身利益多次撕毁经济契约,杀害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其他水手,甚至自相残杀。他们用暴力、欺诈等非理性的方式去谋取经济利益,最终导致了他们寻宝计划的失败。
可见,在资本主义对外扩张过程中,资本家们既反对毫无理性肆无忌惮的掠夺,又想尽可能多的获取财富,因此,理性主义成为了其经济伦理的核心思想。正如亚当·斯密所讲,“凭借理性我们发现了应该据以约束自己行为的有关正义的那些一般准则;凭借理性,我们也形成了有关什么是谨慎,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慷慨或崇高的较为含糊和不确定的观念,即我们总是随时随地带有的那些观念,并根据这些观念尽己所能地努力设计我们行为的一般趋势。”可见,理性主义的能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力,能在具体历史文化背景下对人们的一般行为形成伦理上的约束,能用“正义”、“公平”、“崇高”等伦理观念去约束人们行为的一般趋势。
19世纪晚期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当时国内主流文化中的经济伦理观就是这种理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体现。这种在理性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的“公平”、“公正”的经济伦理意识,一方面弱化了传统经济伦理中对经济行为的道德感的重视,为对外获取利益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伦理支撑,让人们心安理得的从其它地方无偿地获取财富而不受到传统伦理道德观的束缚,让当时英国政府对外掠夺的经济行为获得伦理上的肯定与正当化,另一方面加强了对经济行为的理性调节,维持了对外掠夺过程中的纪律与秩序,控制经济行为不越过传统经济伦理的底线,让这种经济行为能得到社会大众伦理上的支持和认可。李甫西医生和乡绅屈利劳尼先生等人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理性地坚守“正义”、“公平”等伦理观念,他们在寻找宝藏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集中体现了理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而最后他们寻宝成功也反映出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在当时社会的实用性。
三、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的道德维度
在《金银岛》中,李甫西医生等人在寻找宝藏及和海盗们争夺财宝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经济伦理意识正是当时英国主流文化中盛行的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而他们最后的成功也证实了这种伦理观在当时社会的适用性。在整部小说中,没有人真正用传统的道德观去约束自己的经济行为。小说从一开始就在弱化对经济行为的传统道德感,而且通过小说人物的经历一步步地突显理性主义经济伦理观在实现经济目的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