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关于山西农民生活消费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质量稳步改善几个方面。但农民生活消费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减弱了农民的即期消费倾向,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空间,等。为此,必须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必须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的消费领域。
一、山西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与以往相比有很大提高
(一)消费支出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人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山西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4 , 097.24元,比2007年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 , 097.75元,比2007年增长15.5%;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人者收入1, 492.90元,比2007年增长11.6%。联合国在考察了大多数国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 -.49%为较富裕,20%一39%为富裕,20%以下为极富裕。我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表明我省农民整体生活实现了基本小康,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二)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我省农民用于吃、穿、住、用的消费支出比重下降,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其他商品服务消费的比重上升,变化最为显著的是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消费的迅速增加,这种变化表明山西农民在吃、穿、住、用方面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后,越来越注重对教育的投资和对文化生活的改善,以及对交往和掌握信息的渴求。
(三)消费质量稳步改善。首先,食品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在食品消费中,粮食等传统食物消费量略有减少,全年人均消费粮食190.84公斤,同比下降3.6%;水产品和蛋类等食物消费量增加,全年人均消费水产品0.93公斤,同比增长15.1%;消费蛋类及其制品6.60公斤,同比增长10.9%。食品消费中肉、蛋、奶和水产品等动物性食品的增长,表明广大农民开始注重饮食的营养全面,食品消费更加合理、健康。其次,居住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选择在城镇购置商品房,把居住空间延伸到城市;新建住房的档次也提高了,大多设施齐全。再次,新潮耐用消费品大量进人农户。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实施,电视、电冰箱、电话、移动电话、摩托车等新潮耐用消费品大量进人农家。最后,交通和通讯消费是近年来山西农民生活消费中的一大亮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特别是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带动了农民通讯和交通开支的大幅增加。
二、山西农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山西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收入不确定影响着消费水平。山西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119.0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 , 806.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4 , 097.2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 , 097.75元。显然农村居民的收人水平和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弱,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当年农民收人,更严重的是可能导致农民多年辛苦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不能把有限的资金完全用于消费。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减弱了山西农民的即期消费倾向。目前,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解除了农民的一些后顾之忧,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等因素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总体相对滞后、保障面较窄、保障水平偏低,农民储蓄用于养老防病、住宅建设仍是首选,即期消费受到限制。
(三)农村基拙设施滞后制约了山西农民的消费空间。农村还有部分地方水、电、路基础设施不理想。山西统计信息网公布,到2008年底,全省通自来水的村占到总村数的71.8%。山西农村还有近30%的行政村没有用上自来水,这就直接影响到洗衣机、沐浴热水器等消费品在农村的销售。山西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但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农村缺电、停电现象仍较普遍,制约了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有效普及。到2008年底,全省乡镇通油路率达到100%,但全省28,107个建制村中,有24,740个通了水泥(油)路,还有12%的农村乡镇与村、村与村没有实现道路硬化,路难行影响着农民购买摩托车、农用车、汽车等的积极性。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制约着农民的消费空间。
上一篇:扩大咸阳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