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与政府预算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3、将社会公平正义贯穿于政府预算中
斯密对正义的主张不是着眼于维护现有的、既定的秩序,而是从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必然性出发,从作为新生事物的市场经济对作为旧事物的现有秩序的否定性运动出发来阐释正义。因此,斯密的正义观具有时代性与革命性,一方面,他的正义是从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出发,对新经济所要求的客观经济秩序的维护;另一方面,他的正义遵从着自然正义。他常常把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所要求的秩序以及对这一秩序的肯定叫做自然正义。公平正义是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
应当看到,包括地区差距在内的我国收人分配不平等程度恶化的速度是比较快的。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中国整体不平等“是所有资料国家中恶化最快的”。相对于收人分配来说,更为严重的是规则不公平。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察赋、出身家庭的贫富、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差别。但是后天的规则不公平就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人们主要的不满是受教育的机会、健康的机会、迁徙的机会、进人市场的机会的不公平。规则的不公平使得人们的天赋和潜力很难发展为创造力,因此,规则的不公平是结果不公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我们要在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规则的不公平。政府预算作为政府施政最重要的政策文件,应该始终将维护公平正义贯穿其中,围绕规则实行公平的预算,并进而改善结果的公平。
正义在政府预算层面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基本要求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预算正义”。与私人部门不同,政府和政府官员的钱是从人民那里“拿”来的,这是以强制为基础的财富转移,所以政府必须成为国家和人民实现其意志的工具。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委托一代理关系。政府需要就其得自人民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使用和使用结果,向人民承担受托责任。政府是否确实承担受托责任,需要通过预算来验证。第二个基本要求是“公民之间的预算正义”。政治民主社会无法容忍少数图谋不轨者借助公共财政的平台,一方面谋取非法的额外利益,另一方面却将相关的成本转嫁给普通民众。政府预算意义上的正义性意味着借助预算来确保公共支出服从于促进广泛的公共利益这一最高目的,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预算。第三个基本要求是“代际间预算正义”。在政府预算体制不健全的国家里,存在着借由预算系统以牺牲下一代人福利为代价谋取当代人利益的较高可能性,也存在着少数政治家与公共官员为追求自己的任期政绩,而将代价转嫁给下一任的较高可能性。只有当现在及将来各代人都预料能从预算项目中得到利益的情况下,才能确保代际间预算正义。
我国政府预算与正义原则在各个层面均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来看,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腐败和财政机会主义盛行;二是预算支出使用效率低下;三是预算资源配置未能确保维护社会公平;四是预算赤字逐年增加,国债投资效益低下。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在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前提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照正义在政府预算层面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政府预算。
3.1建立以民为本的预算理念,加强确立和引导公正正义观
人民是国家财政的主人,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受托行使公共职能。政府预算应当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公正、公平、公开和高效地提供人民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反腐倡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应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确立和引导公正正义观。
3.2扩展与强化预算过程的受托责任,完善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系
在观念和行动上,将预算过程的受托责任,从狭隘的取得与使用责任,扩展到结果方面,为此需要建立一整套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实施机制,尤其是完善政府官员政绩考评体系。逐步实现政府资源统筹管理,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披露机制,增强支出决策的透明度与公开性,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3优化预算支出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预算支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人们的公共产品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沐公共财政阳光。
3.4有效控制财政总量,促进财政运行可持续性发展
如果公共债务超过了政府在中长期清偿债务的能力,财政运行就是不可持续的。预算的本意就是要确保对公共部门的支出总量的控制。有效的总量控制要求将包括年度平衡、赤字比率和债务比率等约束机制融人预算过程,加强预算过程的财政纪律。
3.5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对公共支出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
要十分重视纠正规则的不公平,打破垄断,在垄断没有打破之前,要对垄断行业个人收人加强管理。在财政支出方面,对公共支出进行科学民主的决策,保证财政支出的使用最有效率。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立规范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保证公共支出和政府的公共服务符合社会公众的需求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