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再次,多种途径提高失地农民的收益。要积极探索新的更合理的土地流转模式,以保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可以将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后以租用方式出让使用权,每户农户成为“股民”,可长期享受租让土地增值的红利,既、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使失地农民生活得到长期保障。允许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出租的方式参与土地的开发,分享社会进步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可以考虑通过租赁方式,由转让土地的农民向企业收取租赁费,以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的生活保障问题。还可以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土地直接参与城市化开发,增加失地农民的收益。
(二)构筑失地农民培训就业机制,提高失地农民就业务工素质和技能。失地农民一般是文化素质较低、技能较差的群体,他们失去土地后,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但他们并没有从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就业观念及个体资本上根本改变农民的身份。一旦失去土地,农民重新选择的茫然性要比城市居民大得多。所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就业和务工的技能,对于促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将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加强教育,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根本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消除他们的陈旧思想,帮助他们建立全新的就业观念,鼓励其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适应企业的用工要求,努力通过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此外,要重点加强对失地农民转换就业观念的教育,以改变当前一部分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五个村各种外来务工人员500多人,从理论上讲如果按照就地消化原则,完全可以解决当地失地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此相反,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和习惯起负面作用。因此,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和习惯,是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环节。
第二,加强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很低,在土地以外的其它工作岗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难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失地农民要实现就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农民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我提高有难度,这就需要当地党委、政府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失地农民就业和务工的技能和素质。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尽可能提高农民的素质,让他们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术,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就业培训费用政府可给予一定财政支持,也可从土地征用款项和集体积累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有条件的地方可免费培训,也可采取由失地农民支付培训费,政府部门视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或按定额报销的方式。
第三,加大就业安置力度,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5户失地农民中,被安置就业的只占总数的1. 1%。如此低的安置比例,无疑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不利。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可以征地前与征地单位协商,要求用地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被征地单位的劳动力,对招用失地农民的企业给予鼓励和优惠政策,鼓励与扶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等。可以加大第三产业安置失地农民就业的比重,促进农民就业在城乡间无障碍流动。可以大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和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问题。失地农民最终要纳入城市居民范畴,要为他们提供养老保障,这样才能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障的顺利接轨,建立和完善城乡七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但是,由于农村和农民的现金收入水平普遍很低,尚不具备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条件,全部费用由国家承担也不现实,即使是部分费用,也超出了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因此,要使失地农民享有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必须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两种途径寻找出路。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在基金的筹集方面,可模仿城市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由政府、集体、失地农民个人共同出资、合理负担。首先,国家负担一部分。按照现行的土地制度,建设占用土地的,政府得大头,政府应从土地收益分配中拿出一部分注入保障基金。政府承担的部分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增值收益中列支,还可以安排专项财政拨款;其次,村集体承担一部分。村集体这部分从土地补偿费和集体经济积累中提取,为失地农民缴纳社会保障基金。第三,个人承担一部分。个人承担的部分主要为劳动力安置补偿费,失地农民个人缴纳的部分可视其具体经济状况在安置补助费中扣除。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自己交纳,但要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失地农民在各类企业就业后,必须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如果失地农民既参加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又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符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条件时,可从两者中自愿选择一种待遇。养老保险费的交纳标准和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作相应的调整,使失地农民既履行应尽的义务又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在领取养老金时,失地农民还面临着如何计算工龄的问题,土地被征用前,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这段时间应当记入重薪就业后失地农民的工龄,否则有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