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孝天 时间:2013-02-15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3.政府媒体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以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上不到位。第一,由于对“低碳”相关概念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只是知道“低碳”一词,对于其内涵和好处不甚了解,甚至由于一些媒体的误导使一部分居民认为“低碳”就是环保,而忽略了“低碳”带来的经济效应及解决城市发展瓶颈的作用,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等非环保产品的危害曝光度不够,调查中多数居民并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不卫生,有许多潜在的致病因素,当了解了一次性筷子的制造过程以及现在很多小作坊存在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再加工销售的现象,居民都表示以后不再使用一次性筷子。第二,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环保机会较少,没有对居民的环保节能意识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第三,一些地区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仅课题组走访的四个秦皇岛居民社区中两个就没有设立分类垃圾桶。第四,公共交通的速度较慢,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严重,这是城市居民不选择公共交通的主要原因。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1.居民的生活消费上应注意做到节能低碳,具体建议如下:(1)在衣物购置方面,选择新的穿衣模式: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应减少购买服装的频率、选择环保洗涤剂、手洗代替机洗、旧衣翻新、旧物利用;在面料的选择上,多选择棉麻制品,尽量少选择牛仔、皮革制品;最好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①尽量不选择“抗皱、免烫、防水、防污”等附加功能。②(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方面,合理搭配荤素食物,尽量食用应季蔬果并在家烹饪,减少购买反季蔬果和外出就餐的次数,此外,外出就餐养成自带餐具或使用消毒餐具的习惯。(3)住房装修方面,充分利用可循环材料,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类似轻钢龙骨、石膏板等轻质隔墙材料,少用黏土实心砖、铝合金门窗等资源浪费较大的材料,从侧面降低家装工程的碳排放量;装修设计中须最大化增加房屋的自然采光率,尽量减少电灯的使用率,可以多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和镜子,尽量选用浅色墙漆、墙砖、地板,减少过多的装饰墙;此外,搬新居时,能继续使用的家具尽量不换。在家电使用上,选择节能产品;避免浪费现象,养成节电节能习惯。建议各社区征集家电使用小窍门,举办合理使用家电的宣讲会,介绍各家电的节电模式和合理使用次数、时间等。(4)在居民出行方面,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中小排量汽车;尽量不选择自驾游,多参加一些徒步、骑行活动,在节能的同时强身健体。政府也应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给小排量汽车税收优惠,增加公共交通补贴,降低公共交通价格,城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等,只有提升了公共交通的速度才有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3.加大对“低碳”相关概念的宣传力度,使居民认识到“低碳”的内涵和其经济效应等益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低碳类电视节目,报道低碳新闻,深入居民社区开展“低碳”宣讲会等途径进行宣传,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及“低碳”带来的好处,在此过程中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知道,环保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是全社会的事。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
  [4]姚良军,孙成永.意大利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J].中国科技产业,2007,(11).
  [5]周生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R].在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