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关键词:教育服务跨境教育教育贸易GATS国际教育
从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跨境教育服务的条款,到WTO(世贸组织)建议对教育市场进一步解除限制,全球化和国际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或者说教育已经越来越全球化和国际化。
教育机构采取的教育国际化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是实行课程国际化,有的是建立海外分校。就目前而言,跨境教育——也就是跨越国境进行的教育活动占主导地位。跨境教育有3个不同方式(Knight, 2003):1.学生/教师流动,指的是学生或教师为了教育目的而出国;2.课程流动,也就是课程被传送到国外,而学生不需要出国;3.机构流动,通过一些国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到海外建立分校。这些不同方式可以分别实施,不过当代的跨境教育往往是几种方式联合实施。比如说,在海外建立分校(机构流动),在分校学习的学生与学校总部的学生进行交换(学生流动),同时,鼓励总部的教师去海外分校授课(教师流动),并且把课程发送到网上,鼓励总部和分校的学生进行互动(课程流动)。如此发展改变了传统上主要依靠学生流动的国际教育产业。
一、跨境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留学生流动
通过学生跨越国界流动的国际化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现象。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很多社会都有了教育移民,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地方,如雅典和廷巴克图(马里北部城市,1976年人口20,500,原为横跨撒哈拉沙漠贸易通道上黄金和盐的主要交易中心,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591年被摩洛哥人占领后衰落。)都曾为学习中心,很多学者为了追求知识和学问到那里去。
现在,出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流动方式。从前,学者一般是在名师的帮助之下到海外学习,如今的学生留学一般都是为了追求学历,而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问,这就是学者多尔(Ronald P. Dore)称之为的“文凭病”(《文凭病——教育、资格与发展》,1976),这使得教育移民出现了新特点,即大量学生留学海外是为了追求文凭和各自的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在很多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得到的国家资助减少,它们不得不越来越倾向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方式。于是,招收留学生成为高等教育部门的收益来源。这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商业化,留学生的数量也相应激增。很多国家改变了留学政策,从过去的“援助”演化为“贸易”。因此,留学不再限于那些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只要支付得起学费和生活费,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跨境教育。留学也从精英的经历演变成大众运动。根据经合组织(OECD)2010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全球共有留学生334.3万人,而1955年的留学生人数仅为15万。尽管有评论家认为,近年来的留学生流量已经下降,但学生流动依然成为全球国际交流的主要部分,并且这些数字显示的只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
2008年,在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当中,70.8%的人也就是264.6万人在1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学习(OECD,2010),这14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新西兰、瑞士、瑞典、比利时和荷兰。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留学目的国是非常集中的。
美国一直是留学生最青睐的目的国,澳大利亚也异军突起,2008年成为第五大留学目的国,留学生人数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6%,这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是最高的。此外,在这些主要的留学目的国中,英语国家占主导地位,其中前5个主要的英语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08年,这5国吸引了全球43%的留学生,不过与2002年50%的比例相比有所下降。从中国留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阶段中国留学生的数量锐减,原因是留学归国后就业较难。另外,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是重要原因,因为海外留学对世界经济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
在需求方面,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亚洲一直是留学生的首要来源地。2002年亚洲学生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46.4%,2008年这个比例上升到49.5%。欧洲也一直保持着留学生的第二大来源地,但近几年人数有所下降。2002年,欧洲留学生人数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31%,2008年下降到24.5%。此外,欧洲留学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目的国仍在欧洲。相反,亚洲学生的流动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多样化。2002年,42.5%的亚洲留学生在美国留学,14%在澳大利亚,9.4%在英国,8.8%在德国,8%在日本,4%在俄罗斯。跨境教育在亚洲很受欢迎。2002年,10个最大的亚洲留学生来源国占全球留学生流动的30%(OECD,2004)。中国是留学生的最大输出国,根据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公布的数字,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高达22.9万人,同比增长27.5%。从1978-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62万人,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25.8%,出国留学规模扩大了267倍。而印度也是主要的留学生来源国,从1985年到2002年,留学生人数增加了394%。
(二)课程和机构流动
跨境远程教育和培训发展至今虽有40年的历史,但与学生流动的2000多年的历史相比,这种流动方式还是很新的,换句话说,发展潜力很大。随着卫星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课程流动成为第2个最普遍的跨境教育方式。2000年,在澳大利亚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占全部注册的高校留学生的9%。2009年,在美国现有的4130所大学和学院(包括2年制和4年制的公私立院校)中,几乎每所高等院校都采用了一定的远程教育形式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另外,姊妹学校——也就是国外教育提供者通过与当地的教育机构合作来传送课程,也成为获得国外及国际认可的学历的广受欢迎的方式。许多中国高校与一些在中国境内提供教育课程的外国大学有着合作伙伴关系。根据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公布的数字,2000年在中国,国外教育机构共办有657个姊妹学校,印度有144个,两个国家成为跨境教育的最大两个市场(OBHE, 2002)。
对于机构流动,尽管在规模上比较有限,但随着很多大学开办海外分校,这种流动在跨境教育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迄今为止,英国和澳大利亚是提供海外教育服务的两大主要提供者。比如,英国的诺丁汉大学是第一个在中国开办独立分校的外国大学。在澳大利亚,1996-2001年,海外分校招收的留学生数量翻了一番,占澳大利亚高校注册全部留学生的29%。不过近几年,来自加拿大、南非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也在拓展它们的市场。
学生、课程和机构流动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受到4个主要因素的推动:1.各国教育机构共同认识到,学生流动起到了强化政治、文化和经济关系的作用;2.对技术移民的看法,鼓励高技术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留在东道国(德国的做法);3.对待能力建设的态度,新兴国家鼓励跨境教育来提高自己的高等教育水平(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4.对待创收的态度,留学生被视为收入的潜在来源(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而最后这一点近年来成为主导因素。一些国家很认同这个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由,也因此取得了留学生入学率的最高增长水平。实际上,留学生带来的收益给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带来了巨大诱惑,促使它们在国际上积极推销自己。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对跨境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把国际教育视为创收渠道的态度已使跨境教育演变成一个产业。
二、教育出口:从援助到“贸易”
对教育进行国际援助的做法一般出于政治考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45年,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20世纪的这个悲剧主要源于对人类问题的误解和对控制这些问题的关系的状况的误解。因为在此之前,教育是少数人享有的特权,如今人们认识到,各个国家未来要想避免发生冲突,大家应该共同努力来减少人们的无知。
从战争中走出来的美国与满目疮痍的欧洲相比,没有受到结构性损失,于是开始推动教育运动,旨在促进国际间的文化理解,以消除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联邦政府以援助的形式对留学生进行赞助,并且推行“富布赖特奖学金”以及其他受资助的教育交换计划,通过这些举措,来美的留学生从1944/5年的7,542人激增到1948/9年的26,759人(Bu,2003:164)。
上一篇:新疆结构性失业问题实证浅析
下一篇:次贷危机期间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