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超市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遥远 时间:2013-02-15
摘 要:物流对于连锁超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我国连锁超市企业在大力发展起供货、配送等"正向"物流体系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逆向物流。本文在对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连锁超市企业的具体情况,谈谈逆向物流的内涵、特点,并针对我国连锁超市企业在逆向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连锁超市逆向物流问题策略
  
  一、背景及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连锁超市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物流对于连锁超市的运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大超市集团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和配送中心,将其作为“盈利”的主要手段。然而,“逆向物流”作为另一个超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却往往被当作“出力不讨好”的工作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随着我国连锁超市的进一步发展,运营的逐步规范化要求企业不仅要有强大的“正向物流”系统,更要有完善的“逆向物流”系统,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国外对逆向物流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最早由Stock在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提出。之后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相关理论有:Stock在1998年研究了逆向物流管理的建立和实施;Rogers和Tibben Lembke在1999年介绍了逆向物流广泛的商业应用;Guide等在2000年从技术方面详细论述了在制造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中国有关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向盛斌等在2001年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论述了逆向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并强调了政府管制的重要性;柳键在2002年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对逆向物流管理作了分析;朱道立等在2003年对逆向物流系统的功能作了分类,研究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系统结构及相应的系统技术;谢家平等在2004年分析了废弃处理策略的成本与效益,考虑再用收益最大化、再生收益最大化、回收净收益最大化等目标约束,建立了产品回收优选的0—1型目标规划模型;达庆利等2004年在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设计原则及设施的选址定位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逆向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涵、意义、发展历程等较理论层面的问题,对逆向物流信息系统、配送系统等与具体行业相联系的研究成果不多。鉴于此,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思考,浅谈一下逆向物流在连锁超市行业的应用,并对其实施策略提出一些认识和观点。
  二、连锁超市企业的逆向物流
  美国物流协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是:逆向物流是对原材料、加工库存品、产成品,从消费地到起始地的相关信息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流动而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连锁超市的逆向物流即是指物资从产品消费点(最终消费者)到产品来源的流动(供应商或生产厂家)。与正向物流相同,逆向物流在物理性流动的同时伴随着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价值流的流动。
  对于连锁超市来说,其逆向物流主要发生在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消费者由于对商品的不满而在各门店进行退货;第二个环节是各连锁超市由于商品滞销、过期、积压等问题将商品退给配送中心(或供应商);第三个环节是配送中心由于商品的质量等问题将商品退给供应商或生产厂家。同时,逆向物流相比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向”物流,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逆向性
  正向物流是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物流活动,而逆向物流则恰恰相反,它的物流方向是从消费者到连锁超市再到配送中心,最后到达供应商。
  (二)复杂性
  由于退货等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逆向物流一般表现为无序、少量等特点,很难统一集中向配送中心运送。此外,由于退货或报废商品的处理程序较为复杂,也增加了逆向物流的难度。
  (三)不确定性
  超市无法预测消费者何时会退货,会退何种商品,因此,与正向物流“按时、按量、定点”的发货原则不同,逆向物流在运送货物时其数量和时间都是不确定的,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成本不易计算
  逆向物流中的商品一般没有规范的包装(有的退货甚至已经被使用过了),因此很难利用超市运输和仓储的规模效应,加之很多商品由于其不确定性需要人工进行判断,增大了人工成本,因此,超市的逆向物流成本通常较高且不易计算。
  三、我国连锁超市企业在逆向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连锁超市企业来说,实施逆向物流可以有效地降低运作成本。研究表明,美国的超市逆向物流每年可以降低销售总成本的0.1%-0.3%,这对于销售成本巨大的超市行业来说是十分可观的。此外,有效的逆向物流对于更新库存商品,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及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的连锁超市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在逆向物流的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我国的连锁超市企业目前很多都缺乏对逆向物流的认识和重视,逆向物流在超市的运作中主要集中于废旧产品的回收,且往往将产品的回收与售后服务联系在一起,很多管理者甚至没有意识到回收产品是物流的一部分。虽然我国的一些超市已经开始设立了专门的回收部门或逆向物流系统,但从战略的角度是将逆向物流活动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缺乏现在物流的管理理念,将逆向物流摆在了从属的地位。同时,由于逆向物流一般是由对不满意产品的退货、不合格产品和残次品的召回等引起的,因此,很多超市企业将逆向物流视为负担,仅仅被动地对回收商品进行处理,没有很好地对其进行管理和安排。
  (二)逆向物流系统不完善
  由于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连锁超市企业的逆向物流系统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表现在很少有企业考虑设置专门的集中退货中心接收各连锁店的所有退货并加以处理,这直接导致了回流商品处理速度和效率的下降以及物流运营成本的增加。
  此外,连锁分店与配送中心之间的逆向物流也缺乏规范性,表现在总部没有严格的退货原则,且没有对连锁店的退货单做相关的限制,使总部对退货的原因和来源无法确定,不利于统一管理。同时,由于对退货和废弃物品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很多配送中心的仓库里积压了大批的退货,占据了宝贵的库存空间,增加了超市的储物成本,造成了效率的低下。
  (三)与供应商的协调工作不到位
  连锁超市通常在进货方面与供应商保持着高效的联系和合作,但在逆向物流方面,很多企业还缺少与供应商在这方面的协调,在遇到退货或换货等问题时,不能做出及时和高效的反应,很多要依赖于“看情况而定”。对于逆向物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来说,没有与供应商在这方面的完善的规范性条款,仅靠“随机应变”是不能达到超市物流的高效率的要求的。
  (四)相关信息系统欠缺
  庞大的物流系统需要一个同样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撑才能做到严丝合缝、万无一失,这一点超市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然而,却仅仅将这一观点应用于了正向物流,而缺乏对逆向物流信息的处理和管理。我国大多数超市企业逆向物流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凭借主观判断和手工进行,效率低下,同时,由于没有相应信息技术的支持,不能对逆向物流的过程进行“跟踪”,使逆向物流的准确性下降,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