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问题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其木格 时间:2013-02-15

  (四)积极推动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原则,使“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化,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多渠道、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以技工学校为龙头、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为骨干、政府投资的公共培训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企业为依托的多元化技能人才培训新格局。各级财政根据就业结构变化和就业工作需要,切实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就业创业、再就业资金投入。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调整专业设置,扩大培训范围,优化培训内容,加快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步伐。
  (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并调整支出结构及方向,改变重城镇居民、轻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模式,逐步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分工、各有侧重、互为配套、城乡一体的转移支付体系。突出政府转移支付重点,一是对农牧业的转移支付,通过对农牧业生产,特别是种粮生产农民的补贴,提高其收入水平;二是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转移支付,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补贴,弥补该地区居民因保护环境而损失的收益;三是对特殊阶层的转移支付,通过建立相关社会基金,对失业者和低收入者给予补贴或救济。
  (六)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融资、土地、税收、市场准入、对外贸易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环境。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好、吸纳就业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促进非公经济开发新的发展领域,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城市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城乡就业岗位。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其提供政策咨询、法律事务、技术辅导、市场信息等中介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努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题。
  (七)依法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积极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特别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争取国家养老保险试点,多渠道筹措养老资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对相关企业养老保障基金缴纳情况进行审计,将企业是否足额缴纳养老金纳入工效挂钩和企业工资审核。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开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重点覆盖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加快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建立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和模式,重点实施老年农牧民社会保障工程,逐步在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完善社会救助、扶贫帮困机制,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调整机制。
  (八)努力提高资源开发与城乡居民增收的关联度,一方面鼓励在资源采掘地发展部分深加工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落实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按一定比例征收生态治理、塌陷补偿等费用,作为当地居民利益和生态环境补偿专项资金。构建自治区土地资源利用宏观调体系,严格限制耕地资源非农转向;理顺土地征用利益分配格局,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补偿费用;使用土地投资、土地作价入股等新型用地方式,确保失地农民永久享有土地收益权。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