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探讨
摘要:中原农业生产在中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平原农业态势及其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上拟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了结构调整的重点:传统粮棉主产区的结构模式、山地农业区的结构模式及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农业结构调整。以休闲农业带动型模式、中介组织连带型模式、龙头企业联动性模式、市场牵动型模式、产业化经营带动型模式为主的结构调整将有利于中原农业发展,以期为中原农业乃至全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中原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原则;典型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原地区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原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应在农产品全面短缺时代结束、农产品供给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的条件下启动,结构的调整核心是使农业适应市场,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通过调整,不仅要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而且要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的自身发展,而且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全局。
一、中原地区农业结构现状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具有可供两熟的光能和热量资源及水、 热、光同季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多种作物种植,特别是小麦、玉米、棉花和油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粮食作物生产在全国具有绝对优势。中原地区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还处于高耗能状态、高投入高产出是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增产的空间变小。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现象,使本来具有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中原地区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品质档次低,没有市场竞争力。农产品路货多,名、精、优、特品很少,原始或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品少,附加值低。
2.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牧业结合不够紧密,种、养比例不协调,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粮—经—饲结构形成困难,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3.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困难。从区域产业结构构成来论,该区第一产业地位有明显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特别是河南、河北这些农业大省更是如此,是农村经济不发达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农业产值的比例在降低,但第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农产品加工能力小,增值空间小,经调整的潜力巨大。
4.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规模小。特别是土地利用规模不经济,现有过小的生产规模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导致农户经营效益低下,农产品市场风险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公司(企业)和农户组合的典型经营模式,但其带动辐射效应还只是局部的。
鉴于上述态势和面临的问题,必须深层次地推行农业结构调整。虽然中原在全国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但是未来农业应以结构调整为推动力,挖掘农业潜力,以资源的节约和技术对紧缺资源的替代, 提高水土光热等资源利用效率并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则
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调整过程不仅涉及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而且涉及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农业产前等有关部门关系。为了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必需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1.面向市场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层次上讲,不仅要面向本地市场,而且要面向全国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还要面向国际市场。
2.因地制宜原则。由于中原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农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即使在同一个区域内,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甚至企业之间,也会存在差异。
3.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原则。在调整中不能以任何理由或借口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所有权,要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家庭承包经营有机的统一。
4.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原则。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经济主体,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其次,农业结构调整方案要靠农民去具体实施与落实,离开了农民广泛的积极参与,结构调整无法进行,更不可能获得成功。
5.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原则。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一下重要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市场建设作用、产品监督作用、贸易推动作用、提供公共产品作用、科技支持作用等。
三、国外农业结构调整经验
中国农业发展落后,国外农业结构调整对中国农业有借鉴指导作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中原农业结构调整中能少走好多弯路。根据对和中原状况类似的人多地少型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概括为:
1.市场机制是农业结构调整和成长的基本导向和推动力量,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环境。
2.比较优势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在调整中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作用,根据比较优势配置资源和组合生产。
3.土地密集型产品不是人多地少型经济结构的优势,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土地集约型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上,土地集约型产品才是人多地少型经济结构发展的优势。
4.政府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对不具比较优势的土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进行保护,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5.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农业结构调整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6.合作社为分散经营的农户提供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销售、资金支持等,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7.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应发挥其行政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市场建设、产品监督、出口推动、公共产品供给、科技支持等。
每个国家农业结构调整获得成功都有其特有的环境,但有普遍的方面,在中原农业结构调整中,应大胆学习、小心借鉴。
四、中原农业结构及调整优化的基本模式
在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农业结构的调整要处理好各因素间的协调关系。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地域特点、生产习惯、经济发展的水平等因素间的不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地对农业调整的模式选择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