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浙江省服务业比较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 服务业 比较 产业调整
一、引言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被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将计划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标准区(标准区是指在比较过程中所选取的参照量)作比较,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区域内各部门或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标准区相关部门或产业相比竞争力的大小,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
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2share Analysis) 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 1942) 和Creamer ( 1943) 相继提出,后经Dunn( 1960) 等学者总结并逐步完善,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有效的统计方法之一。该分析法把一个特定区域经济变量的增长分解成三个可加的分量:参照区域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参照区域通常是国家, 对于比较小的区域如城市, 参照区域可以是其所在省份。被分解的经济变量可以是收入、就业人数、增加值及其他各种变量。偏离-份额分析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在我国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偏离-份额分析传统模型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通常将区域的部门增长分解为三项:国家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又称为区域偏离分量)。
设表示区域j产业(或者部门)i的初始经济变量值,表示期末值(i=1,2,3,…,S,j=1,2,3,…,R),那么在此区间内的变化可表示如下:
设——国家分量,指基期某产业按照全国所有部门和产业的发展速度增长所增加的量。
设 ——产业结构分量,指基期某产业按照该产业在全国的增长率与全国所有部门和产业的增长率的差值所增加的量。如果产业结构分量大于零,则说明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对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有优势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相对合理。
设——竞争力分量,指基期研究区域某产业按照在该区域的实际增长率与该产业在全国的增长率的差值所增加的量。如果竞争力分量大于零,那么就说明该区域内竞争力较大的部门或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有竞争优势。
如果一个区域大部分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国水平,则称该区域的产业结构为有利于增长的结构, 反之则属于不利于增长的结构。然而, 基期拥有一个有利增长的产业结构既不是经济增长更快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竞争力分量涵盖了区域发展变化中国家分量和结构分量无法解释的部分,它很重要,因为它能提供区域相对竞争力信息,是除产业结构外其他所有影响区域偏离的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与技术因素、人类行为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的正负号和数值大小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竞争力提高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式(1)简单变形得到以下等式:
式(2)左边称为总偏离,代表实际变化和国家分量之间的差值,表明区域j 部门i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全国所有部门平均水平的高低。总偏离可看成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效果的指标,该效果可通过式(2)右式来解释。
从公式可以看出, 偏离-份额分析只需要相对较少、通常也容易得到的数据,基本消除了烦琐的、费时耗力的数据搜集工作,分析快捷、准确,且能很好地反映区域或产业随时间的变化。尽管偏离-份额分析存在一些局限,但由于是最简单易行的分析技术之一,而且分析结果相对准确,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浙江省服务业区域比较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经济总量排名在浙江省之前的广东、山东、江苏,以及邻近的上海市为参照系进行比较分析,寻找浙江与其他服务业发达省份的差距,以期得到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定位。数据将选取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和各研究省份的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并把时间区间划分为四个时间段(根据统计年鉴统计年份的限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得到结果如表1及续表所示。
从表1及续表中可以看出,从九十年代后半期开始,浙江省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对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说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在当前是相对合理的,但同时内部结构先是被强化后是被弱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稳定。九十年代前半期以及二十一世纪前五年,浙江省服务业产业竞争力相对于产业结构来说要处于优势,促进了产业的经济增长;而九十年代后半期以及2005年以来,产业竞争力相对于产业结构来说要处于劣势,而且对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的是负面作用,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损失了251.20亿元,在2005年2009年期间损失了858.09亿元,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从总偏离的数值可以看出来,九十年来以来,除了近五年,浙江省服务业的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全国所有部门平均水平,说明浙江省的服务业发展效果较好,发展速度较快,但近五年同全国所有部门平均水平持平,发展速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