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认识世情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鞍刚 时间:2013-02-15
中国应当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创新者和推动者。目前正处在这场新的工业革命和绿色创新的孕育期和准备期,为此中国必须抢占未来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前瞻性地进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布局,以便大规模地推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新技术革命。
  
  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精神呢?实质是如何准确地认识世情。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国情、世情和党情,要求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党中央再次提出准确认识世情的重要课题。
  认识国情与认识世情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形象地比喻就是知己知彼,即认识国情是“知己”,认识世情是“知彼”,这个“彼”并不只是自己的对手,例如美国、欧盟、日本等,而是整个世界。不了解世情,就无法准确地认识中国国情;同样的事,不了解国情,就无法准确地认识世界的世情。为什么中央再次提出认识世情的重要课题呢?就是因为经过这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正如中央所判断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及时地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尤其是哪些重大因素?这些变化对未来的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未来的中国产生哪些战略性机遇?我们又如何把握和创造这些战略性的机遇?对此,中央提出了几个“准确把握”的研究课题。
  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
  从世界现代经济增长历史来看(见表1),先后经历了三次黄金时期:第一次是指1870~1913年的43年时间,世界GDP(指1990年国际美元值,下同)总量年平均增长为2.11%,世界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30%。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美国,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94%。其次是拉丁美洲,为3.48%,再次就是日本,达到2.44%。
  第二次是指1950~1973年的32年时间,世界GDP总量年平均增长为4.90%,世界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2.92%。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日本,高达9.29%,中国也在5.02%,东欧国家和苏联分别为4.86%和4.84%,依次是西欧国家(4.79%)、美国(3.93%)。①这是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第三次是指从1990年以来直至2030年长达40年的时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孕育期”,1990~2000年期间,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2.9%,由于中国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国家率先经济起飞,在计划经济国家中率先转型,因而中国增长速度最快,高达10.6%,还由于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国家改革并起飞,如印度达到了5.9%。②第二个阶段是“形成期”,2000~2008年期间,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已经高于前一个阶段,突破了3%(为3.2%),中国增长最快,高达10.4%,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高达9.1%,南亚地区达到7.4%,印度也达到了7.9%,撒哈拉以南非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达到了5.2%;③尽管于20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并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高增长趋势。第三个阶段是“凸显期”,2010~2030年期间,世界经济增长率仍会超过3%,随着总人口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人均GDP增长率会超过2%。根据安格斯·麦迪森估计,2003~2030年期间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2%,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3%。④与前两次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时期不同的是,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特别是中国,既是此次世界经济黄金发展时期的最大受益者,又是最大的推动者,也使得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延长,中国在世界市场和范围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要继续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利用机遇,还要学会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危机”,如金融危机、财政危机、老龄化危机、福利制度老化危机等,寻找我们的“机遇”,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
  从世界及不同收入组国家需求结构看,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储蓄占GDP比重基本无变化,而进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占GDP比重都是显著提高的,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1995~2007年期间,分别提高了8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深化。需要指出的是,同期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贸易占GDP比重分别提高了11个和19个百分点,且2007年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出4个和14个百分点,⑤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的一体化程度在加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进出口贸易的极不平衡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们出口太多是因为人为压低了价格,如土地价格、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社会保障价格等;我们进口太少是因为市场保护、竞争不充分,也意味着为世界创造的中国市场的机遇和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从出口导向增长转向进出口共同平衡增长,并为世界需求创造“中国市场”。
  从世界及不同收入组国家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见表2),1995~2007年期间,该比重提高了4个百分点,达到了69%;工业或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这两个比重均下降了2个百分点,分别减少至28%和18%;农业增加值比重占GDP比重继续下降,减少了1个百分点,达到3%。而中国服务业比重提高了7个百分点,达到了40%,但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工业比重上升了2个百分点,制造业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达到32%,但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6个百分点;农业比重下降了9个百分点,达到11%,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⑥这表明未来的中国产业发展方向是继续降低农业比重,大幅度降低能耗高、水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资本密集的工业比重,明显提高劳动密集、知识密集、节能减排的服务业比重,由工业主导产业体系转向服务业主导产业体系。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各类生产要素结构不断上升,特别是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许多传统的比较优势在削弱,这就需要培育我国发展的新优势,增强我国发展的新动力。为此就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和三大国家规划,即《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大目标。这三大规划充分体现了“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三大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各有目标,紧密联系,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各有特色,相互呼应。⑦这就会为中国在今后形成三大优势,即教育优势、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
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
  正是由于发生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发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相反,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大国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见表3)。尽管这场危机还没有根本改变“西风压倒东风”的基本格局,但是美国为首的G7国早已力不从心,不得不被G20国集团峰会所代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治理的格局。
  在中国等国的压力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不得不增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言权,使中国上升至第三位,居美国、日本之后,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参与并成为世界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领导者。⑨今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扩大,她在世界中的位置、作用和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国际事务(特别是全球经济事务)的被领导者转变为领导者,从国际规则(特别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规则的参与制定者,从国际舆论(特别是全球电视新闻网)的被动挨打者转变为主动竞争者,从西方文化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世界多元文化特别是非西方文化的创新者。⑩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