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新价值链质量管理的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蓉蓉 景… 时间:2013-02-15

  摘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汽车产业已经开始准备从“大”到“强”转型。但是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销售满意度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任有较大差距。在构建全新价值链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提升质量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价值链质量管理;竞争力;产业升级;措施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竞争的加剧,消费需求个性化的出现,要求汽车产品多样化,高质量。以往单一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汽车制造工艺、汽车的整车设计等一系列先进的理念,使得的我国汽车产业的提升空间相当有限。本文提出全新价值链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汽车产业从传统的以数量为中心和企业间竞争关系向以质量为中心和企业间合作关系转变,实现产业升级。
  一、全新价值链质量管理体系
  价值链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存在于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又存在于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质量管理是指用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行设计、生产和服务,以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而传统的面向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不利于企业进行全球竞争。本文通过对二者要素的比较,建立集成框架,并初步定义为:价值链上下游各组织成员通过规范的协同、整合运作流程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控制和改进,创造价值满足顾客需求。
  二、我国汽车产业现状
  (一)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与国际汽车企业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研发经费的投入相差甚远。此外,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中国专利中,专利数量居前10名的汽车企业中有7家是跨国公司,而中国汽车申请的专利主要以外观设计专利为主,核心技术的拥有量较低。
  (二)赢利能力不强。2008年,世界500强中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值为900亿美元,中国汽车企业无一到达平均值,与国际主要汽车集团相比较,差距比较远。
  (三)控制力较弱。由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限制,中国汽车在价值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与外国著名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但是外方控制合资企业的技术部门,并控制着产品配置、零部件人政权、采购权。中方成为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对汽车产品价值链条的控制力十分薄弱。
  (四)检验水平较低。我国多数标准均参照国外标准制定,落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国内标准被国际标准采用率几乎为零,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基础的标准尤为缺乏,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排放标准完全被牵着鼻子走。
  (五)产业外向度不高。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占有率偏低、产业外向度不高。中国生产的大部分汽车被中国内部强大的市场消化,此外,中国汽车巨大的产量绝大部分来自跨国汽车集团为抢占中国市场建立的合资汽车厂,而中国自主品牌的质量竞争力还较弱,出口量较小。
  (六)汽车服务业不发达。与国外先进汽车制作基地相比,中国汽车服务业并不发达。国际上,汽车服务利润占总利润的40%-50%。纵观世界汽车巨头,在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愈来愈重视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发掘潜在顾客。
  三、基于全新价值链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新的价值链和盈利模式。中国汽车行业必须审时度势,改变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过去的做法。竞争优势不能仅仅体现在产品上,我国汽车产业价值链应从单纯的制造向制造服务延展,从而使企业的价值空间得到延伸。积极进行生产模式、组织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对价值链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运用业务流程重组(BPR)的思想对流程进行重组,实现产业优化。
  (二)技术升级。增强传统汽车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增强盈利能力;坚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企业在科研开发上的投入,在国家已经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产、学、研有机结合,共同破除核心技术缺失,多方合力做强新能源汽车,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深化实施以标准、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营造创新环境,扩大交流与合作。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