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八大经济区之间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已经开始趋于减小,但是变异系数的值仍比较大,也就是说八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3.2八大经济区间经济差异趋势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与其人均收入的初始水平负相关,才会出现经济增长的趋同(convergence)[7],即落后的地区应该有更高的发展速度,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才会最终收敛。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经历了先增大后缩小的过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除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提速较明显,八大经济区间的差距主要还是表现在东西部之间。各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值有收敛的趋势,比较明显。这反映国家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发挥了实际作用,可以预测今后几年各经济区间的经济绝对差异还会存在但是会有减小的趋势。表现为全国各地发展速度逐渐接近,但距离实现落后地区有更快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各经济区之间协调发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4八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因素分析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受到资源条件、要素投入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以及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4.1自然资源禀赋与区位因素
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铁路、公路、航空网密布,交通网络等级较高,配套设施完善,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2政策与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形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励机制。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高经济效益和高投资回报率,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西部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另外,制度变迁与创新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深层根源。
中西部地区缺乏一种优越的制度环境,制度框架尚不完善,现存制度结构的运行效率不高,缺乏激励性制度安排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4.3市场意识因素
东部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相对超前,市场意识较为浓厚。中西部地区传统保守的思想影响很大,市场意识淡薄,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5结语
八大经济区间的经济差异在2003~2006年间是趋于收敛,这种趋势还能不能持续下去是值得关注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共同作用,在市场机制发挥失灵的时候,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各种手段,形成结构完善、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在达到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间差异到理想的范围内,以实现经济的长远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栾贵勤.区域经济增长[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伟民.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J].经济研究,1992(1):70-75.
[3]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28-34.
[4] 魏后凯.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解[J].经济研究,1996 (11):66-72.
[5]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地理科学,2006,26(6):641-648.
[6] 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30-37.
下一篇:居民消费的幸福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