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的幸福法则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当居民产生消费欲望时,如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作为外部刺激,居民通常容易迅速做出消费决定并因此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目前国家为刺激消费,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实施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研究发现虽然这些政策会影响消费,但是居民普遍认为其具体实施效果一般。在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态度上,34.2%的居民认为影响一般,49.7%的居民认为影响较小;在对“以旧换新”政策的态度上,31.2%的居民认为影响一般,51.0%的居民认为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居民希望政策能给自己的消费带来优惠,从而获得额外的幸福附加值。但实际上政策带来的满足度较低,政府需要更贴近实际地为居民考虑,从多方面权衡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切实满足居民的消费欲望。
1.2.3 追求幸福消费的顾虑
由于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当幸福消费的目标不能最大限度满足自身欲望时,居民通常会退而求其次来规避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居民产生顾虑,从而在消费过程中限制或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幸福感。表2数据说明,居民在购买家电产品中的确存在一些顾虑因素,而最为主要的是家电产品的自身问题,其比例占总比重的38.9%。担心市场价格降低和家电政策变化为第二和第三大影响因素。同时调查也发现仍有部分居民存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顾虑。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居民消除这些顾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
2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安徽省34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及相应建议:
2.1适度消费为主,适当鼓励超前消费。
适度消费是中国目前的主流消费理念,它倡导过一种理性的、合宜的物质生活,人们在这种消费方式下能获得欲望的满足与消费的平衡。但由于经济危机影响,中国需要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适当鼓励超前消费,制定相应政策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使中国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2.2消费需求多样,多层次开发产品才能满足居民幸福消费的不同需要。
幸福感受内部诱导因素与外部刺激因素的影响。由于物质基础、情感需要、相关群体等方面的差异,居民对幸福消费的目标定位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针对居民不同需要开发不同层次的产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3政府应改善客观消费环境,深入贯彻并适时调整优惠政策,增加居民消费的幸福附加值。
社会保障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大环境问题会遏制居民消费欲望,影响居民的幸福程度,政府应采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对产品的监督等措施,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调整从而造福于民。对于优惠于民的政策要贴近实际、适时调整,以适应人们时刻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郜燕群.经济学视角下“幸福方程式”的理解[J].市场论坛,2010(3):88-89.
[2] 顾明毅.论幸福对微观经济学效用最大化法则的修正[J].经济问题,2009(9):20-23.
[3] 王国聘,郭兆红.构建面向节约型社会的消费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9-12.
[4] 邹陆林.和谐社会构建之消费伦理[J].企业家天地,2010(2):153 -155.
[5] 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阅览,2004(4):20-23.
[6] 张映芹,魏鹏.幸福经济学的发展轨迹探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3):183-188.
[7] 陈景秋,唐宁玉,王方华,C.K.Hsee.从幸福学角度对和谐消费的阐释[J].心理科学进展,2010:1081-1085.
[8] 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6):575-576.
[9] 陈都.简论幸福消费[J].科技信息,2008:57-58.
[10] 左学金.幸福和幸福经济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7(3):8-12.
[11] 苗元江,王青华. 大学生社会幸福感调查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76-81.
上一篇:中国区域差异时空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