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静 崔素洁 时间:2013-02-15
  农业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具备了西北地区无法比拟的农产品生产条件,适宜开展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然而,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未能摆脱生产规模小、分布零散、缺乏协调的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农民由于无法及时获得市场信息,也没有对与特色农业的相关认识,往往凭借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导致了与市场脱节、生产调整滞后、利益受损等问题的出现。在国内外农产品需求日益多元化、特殊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具有西南特色的农产品,必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西南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对特色农产品的认识、推广、生产和协调,更有赖于较高技术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链条的建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业上是大有可为的,通过重新整合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促进产业水平的升级;注重树立民族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从落后的农工业生产转向农业产业化提提供有利保障。 
  (二)资本密集型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目前,西南地区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尚有较好的基础,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中。在与国内各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和东盟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强技术引进和吸收与创新,并根据自身技术特点和区内外的需求状况,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在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西南地区为解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必须将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加快西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方能扭转西南运输设备制造业长期亏损、交通运输业缺乏后劲的局面。 
  从产业发展策略上,西南少数民族应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注重发展的长远大计,又要着眼于现实的需要。首先要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放到有利于劳动者素质技能发展的产业上,其次要适当发挥当地资源和劳动力密集的优势,有效解决当地劳动者的民生问题,力求实现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寰.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肖飞.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M].北方经贸,2005,(10). 
  [3]郭京福,毛海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邓劲夫.南宁东盟十国概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刘芳.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03).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