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精神生产全球化的生存与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5
第二,精神生产以及精神产品的传播和普及有利于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精神生产资源是人类共同的智力的组合,与其他资源相比精神生产的资源取之不尽,并且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精神生产是文化元素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产物,主要依赖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双向投入,其精神产品大多为版权产品、文化产品,以及影视娱乐产品。精神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消耗以及污染都相对较小。极大地有助于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由此能够尽量减少经济发展中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状态。人与自然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构建。
第三,精神生产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创造性事业,它需要人类共同携手并进,在达到全球一体化的同时,增进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精神产品是文化产业高度发展的人类优秀智慧的凝结,稳定和谐的多元文化的共融和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此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反过来又将成为促进精神产品传播的巨大人力资源,如此的良性循环必将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整体。
那么,基于中美两国不仅在历史上,并且还在文化渊源上有着如此多的相同点和共融性,因此构建和谐世界,必须遵循“和而不同”则是引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平、和睦、和谐相处进而“协和万邦”的原则,如此看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的重担就落在了文化底蕴既有差别和矛盾,文化交流又各具形态的统一与和谐的中美两国的肩上了。我国在“和谐世界”实现的道路上也就多了一位同行者,中、美两国作为中西方典型文化代表的使者,在同行的道路上也会走得更从容,“和谐世界”的道路也会变得更宽广了。
参考文献:
[1] 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Communication Between Colture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fifth edition.2004。
[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辑局,1962 2月第一版。
[3] 戴维·赫尔德 等:《全球大变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月第1版。
[4] 弗朗西斯科·洛佩兹·塞格雷拉:《全球化与世界体系》(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月第1版。
[5] 胡锦涛:《胡锦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
上一篇:房价持续上涨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浅谈建德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