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非正式约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
通常利用资本、劳动、技术三个要素分析经济增长是否有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是将经济发展转到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然而,技术和劳动这两个要素深受非正式约束的影响:技术进步需要的是崇尚创造、摒弃简单模仿、包容错误的氛围,需要的是企业家群体的创新精神;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最根本的是知识技能、职业道德、个人操守等多方面修养的提高,可见非正式约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非正式约束对经济增长诸因素具有整合效应
非正式约束总是要渗透到经济增长各类因素的作用过程中,从而造成经济增长因素功能和绩效上的差异。非正式约束对经济增长要素的整合,既体现在从工具理性层面把握生产要素的各个环节,也体现在从价值理性层面把握生产要素的各个环节。从工具理性层面看,各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形成、发展和进步过程,是一个区域非正式约束印记不断渗合的过程。从这一点上说,生产要素总是包融在区域非正式约束印记中的;从价值理性层面看,非正式约束整合效应,着重表明区域经济增长诸因素的人文价值和人文信念的回归。生产要素不仅是人们创造有形财富的手段,而且还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认知成果和创造成果,因而具有以人的发展为向度的价值尺度。一种非正式约束如果无法接受和融合不断创新的科技和制度的进程,就必然要受到由不断创新的科技和制度所包蕴着的文化潜能的侵蚀和创伤,而这又能够刺激该种非正式约束自我革新,重新以积极的姿态接受、融合和拓展科技、制度等因素的发展冲力。
(三)非正式约束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
非正式约束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是能够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的稀缺要素。准确地说,非正式约束是能够实现边际报酬递增的稀缺要素。这是因为非正式约束具有自组织能力,它一旦形成就会不断地自我强化,这也是一切非正式约束所具有的特性。一种非正式约束一旦在竞争中被人们接受,它就会竭力形成垄断,排除其他非正式约束的存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非正式约束的偶尔积累带来了利润,利润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迅速学习或复制特定的非正式约束,要想阻拦这种观念的传播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更多的人习得了特定的非正式约束后,该国家或地区的非正式约束似乎被“锁定”在一个独特的路径上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发展下去。而导致经济增长的特定文化资本会进一步同各种相近的思想观念混合在一起,自我组合,互相传递。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非正式约束的自我强化行为,推动着那些有机会进入增长轨道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均收入持续增长。
三、基于非正式约束的经济增长一体化模式
非正式约束与经济相互融合的基础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产力系统的重构。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带来了新的文化、经济、科技与信息产业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社会化生产与交流的发展,使人们经济的需求及其满足程度都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产业发展中的非正式约束因素与日俱增。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原因,在于要素的集聚,也包括非正式约束要素的集聚。非正式约束深刻影响着集群内企业的裂变、要素的流动、创新能力的形成、区域品牌的创立和发展等,由此形成了十分独特的集群特征和竞争力。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摒弃传统的生产方式,要求以市场为纽带和以市场规律为主导的文化、经济资源的广泛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是非正式约束与经济走向新的融合,趋向一体化的基础。非正式约束与经济一体化,不是非正式约束和经济的板块结合,而是非正式约束和经济内在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合成整体关联的一体化格局。非正式约束和经济原本就是相互联系的,经济活动的主体就是具有非正式约束的人,经济活动的组织和方法就包含着非正式约束品性。非正式约束与经济一体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正式约束与经济的联系,而是非正式约束与经济突破传统,在理念、实践、模式和制度上的全面创新。非正式约束与经济一体化是非正式约束与经济的生态有机体。非正式约束与经济运行过程和运行机制具有系统性、整体关联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在非正式约束和经济之间以及非正式约束与经济系统内的诸因子、诸方面之间都存在着共生互动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约束与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也是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性协调和变化的动态关系。在社会现实中也有诸多因素和方面影响和制约着非正式约束与经济一体化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