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岳磊 时间:2013-02-15
  3高校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对策分析。
  (1)强化学生信用意识,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离不开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诚信教育。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建立道德层面的保障。贫困生凭借自己的信用申请助学贷款,进行智力投资,工作以后用劳动收入再偿还贷款,有利于培养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使国家助学贷款变成诚信贷款。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规范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让学生积极主动按期还款,使国家助学贷款变成诚信贷款。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诚信危机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信用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配合银行办理好有关贷款还款手续,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解决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问题的治本之策。
  增加信用意识还要利用好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威慑力,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国家个人信用系统的作用和效用,许多学生违约是因为不了解个人信用系统的范围,以为贷一个银行的款在另一个银行不受影响,实际上个人信用系统是由人行管理的,涵盖所有银行的,任何和银行发生的业务关系在个人信用记录上都能查到,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还贷意识。
  (2)提高贷款学生就业质量,增加借款学生毕业后收入。
  许多学生有贷不还的原因确实是因为无力偿还,据四川省农行统计,大学毕业生未按期还贷率为56%,而其中的45%则是因为就业困难带来还贷能力不足导致的,许多学生因为收入不稳定,无积蓄等导致无力偿还贷款,为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学生按期还款提供了最直接的支持和帮助,但这个工作需要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好。
  (3)建立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助学贷款工作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从而为助学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及后期贷款的有效偿还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使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办理、还款付息等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强化借款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偿还借款的约束机制。而有效的助学贷款失信惩戒机制可以提高借款学生的失信成本使其违约损失远远超过违约收益,从而迫使借款学生不敢失信违约。另外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灵活制定还款方案,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贷款和还款方式,也可以对提前还贷的学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可以使助学贷款政策整个过程能够更加顺畅的实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提高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比例。
  生源地助学贷款,就是由学生家庭籍贯所在地金融机构直接将贷款发放给贫困学生家庭的贷款,此类贷款由于家庭所在地的金融机构对贷款家庭的情况和信息更容易了解,比较有利于贷后管理及贷款追缴工作;以家庭为对象的贷款在承担风险及偿还能力上要比以个人为对象的要更加有力一些,同时也避免了在学校贷款学生毕业后失去联系而导致无法催款的风险。这一模式有利于发挥生源地金融机构(相对于学校所在地金融机构)对贷款学生家庭情况的信息优势以及在贷后跟踪、催缴贷款等方面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对整体贷款系统的稳定及风险的降低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帮助。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