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敏 时间:2013-02-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业的逐步深人,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初步实现了小康生活的既定目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民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贫富悬殊的矛盾开始凸现。这种状况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这些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收入差距问题必然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将这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成为当前我国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根据现实状况制定合理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现状
        (一)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收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慢。从城镇居民收入来看,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北京,收入最低的山西、河南。从1997年到2000年,这四个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的幅度差别较大,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个百分点,而山西和河南的增长幅度相对较慢,只比上年多增加0.25个百分点;从农村居民收入来看,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更大。东、中、西部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47:1.13:1,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省市的人均收入是宁夏、青海、甘肃、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的5倍多。目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更猛,而欠发达地区却发展缓慢,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呈持续扩大之势。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城乡差距为2.57∶1, 从1984年开始,改革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很小,1992年达到2.58:1,超过了1978年的水平,1994年达到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了2.86从1994年开始,国家意识到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严重性,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提高农村收入水平,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1997年,城乡收入比下降到2.47,从1997年至今,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加速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比在2000年为2.79,2001年为2.90:1,2004年为3.21:1。到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254.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2:1。比1997年扩大了0.75倍。世界银行的相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为1.5:1,超过2:1的极为罕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仅超过了2:1,而且在3:1以上,收入分配明显向城镇居民倾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也变的更为严重。
        二、我国收入差距不断增大的原因
        (一)非均衡的地区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针对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落后、人民收入普遍不高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一政策的提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是先富起来了,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富起来,这就必然会扩大个人收入的差距。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以后,在区域政策上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政策,国家采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的经济政策,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沿海地区的比重由1978年的40%上升到1994年的55%,而对内陆地区的投资则从1978年的51%下降为1994年的36%。
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国家给予了沿海地区很多的优惠政策。如财政、税收、投资决策权和利用外资审批权等。在特区投资的外资生产性企业可以享受到“免二减三”的所得税优惠,即使征收所得税,税率也仅为15%。在经济特区外汇留成100%,在沿海省份为50%,而到了内地省份这个比例只有25%。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就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收入不断扩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