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建立过程及其科学涵义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的基石,是马克思经过长期的研究,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建立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考察价值范畴了。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里,把价值看作私有制所特有的产物,认为私有制产生的最初结果是商业,“因商业而形成的第一个范畴就是价值”。 恩格斯在批判了萨伊的庸俗效用论,认为“物品的效用是一种纯主观的根本不能绝对确定的东西。” 与此同时,从批判私有制出发,也否定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在恩格斯当时看来,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之后,价值才真正由劳动时间决定,才能用于解决生产问题。在这里恩格斯揭露了了价值范畴的社会性和性。同样,马克思早期也把价值看作是私有制的范畴,他认为在私有制统治下,地主和资本家支付地租和利息,它们也是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所以,劳动决定价值是“虚假的抽象”。但是不久马克思和恩格斯便从否定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转到批判地继承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在《神圣家族》这篇文章里,马克思指出物品的价值“本质上取决于生产该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已经接近了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在《的贫困》一书里,马克思第一次确认劳动决定价值的正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要点。他指出:“只要承认某种产品的效用,劳动就是它的价值源泉。劳动的尺度是时间,产品的相对价值有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 这部著作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进一步系统阐述了价值规律极其作用问题。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在五十年代末,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进一步揭示了价值的本质和实体。在1857——1858年经济手稿里,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二重性的基础上进而分析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他指出劳动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为一般的劳动。也就是说,劳动的社会性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在这里马克思已经把创造价值的劳动,抽象为无质的差别的抽象劳动。由此看来,价值正是通过物与物的关系表现出人与人的关系。
(二)劳动价值理论的原创含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最先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商品的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样具有二重性。指出只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劳动产品成为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产物的表现时,他才采取商品形式,而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形成价值。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凝结为交换价值的实体。这种表现在交换价值中的劳动,是没有质的差别的劳动,可以称作一般人类劳动。因而“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一般的和相同的劳动,而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的和特殊的劳动。” 马克思指出“要理解交换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必须把握下列几个主要观点:劳动化为简单的、可以说是无质的劳动;生产交换价值因而生产商品的劳动借以成为社会劳动的特殊方式;最后,以使用价值为结果的劳动和以交换价值为结果的劳动之间的区别。” 通过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社会性质的分析,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价值的本质。揭示了交换价值在本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关系,是隐蔽在商品的物的外壳下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里得到了全面的阐述。在前面理论的基础上又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且更加详细地指出了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重性的内在联系。他指出,如果从商品的二重性出发来考察,“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在前一种情况下,是怎样劳动,什么劳动的问题,在后一种情况下,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 但是如果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出发来考察“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生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二重性学说正确地揭示了是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以及如何形成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从而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一词的释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对于“劳动”一词的解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首先,从简单劳动过程来看,劳动本身表现为生产劳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因此,人们就会进行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在活动中,人们支付出自身的脑力和体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缝劳动与织劳动虽然是性质上不同的生产劳动,但都是人类脑髓,筋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的支出,在这意义上,都是人类劳动。二者只是人类劳动力支出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在这个意义上讲,劳动体现的是人和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得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生产出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产品。由此引申出两个问题需要加以分析。
1、马克思在这里讲到的“劳动”,首先是指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劳动,当作使用价值的形成要素,当作有用劳动,是和一切社会形态相独立的人类生存条件,一个永久的自然必然性,必须由它来引起人与自然间的物质变换,引起人类的生活”。这也就是说,在人类生产物质资料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时,劳动本身表现为生产劳动,而且是有用劳动。但是“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和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对应的是作为有用劳动的劳动。比如说“上衣是满足一种特殊需要的使用价值。要生产上衣,就需要进行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 这种有用劳动就像是针线一样,把所有的劳动材料有效地作用于特定的劳动对象上,“缝制”出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来。当然在使用价值(也即财富)的生产过程中,劳动是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当然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也参与了财富的创造过程。
2、如果抽象掉劳动的具体形态,那么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讲的“劳动”还指人类劳动力的支出与耗费,是人类劳动一般的支出。“缝劳动与织劳动虽然是性质上不同的生产劳动,但都是人类脑髓,筋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的支出,在这意义上,都是人类劳动。二者只是人类劳动力支出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当然人类劳动力,在能以这种或那种形态支出以前,必须以有某种程度的。但商品价值所表示的,只是人类劳动,是人类劳动一般的支出。” “抽象劳动”这个词,使许多人联想起某种有点神秘、或许还是很行而上学和不真实的东西。但是,这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原意。抽象劳动之所以抽象,只有这么一个直截了当的意义,即一切使这种劳动有别于那种劳动的特点都撇开了。简言之,就像马克思本人的用语所清楚表明的那样,抽象劳动等于“劳动一般”;他就是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所共有东西。当然,马克思并非是将劳动一般这个概念第一个引进到学的人。 马克思也曾高度评价了前人在这方面的理论创新成果。他指出:“|富兰克林没有意识到,既然他用劳动来估计一切物的价值,也就抽掉了各种互相交换的劳动的差别,这样就把这些劳动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它虽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把他说了出来。他先说一种劳动,然后说另一种劳动,最后说的是没有任何限定的劳动,也就是作为一切物的价值实体的劳动。” 在另一个地方,马克思又指出“亚当•斯密大大的前进了一步,它抛开了创造财富活动的一切规定性,——干脆就是劳动,既不是劳动、又不是商业劳动、也不是农业劳动,而既是这种劳动又是那种劳动。” “劳动一般” 这个抽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劳动总体的精神结果,对任何种类劳动的同样看待,适合于这样一种社会形式,在这种社会形式中,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说来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这里,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是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在一种特殊性上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最的存在形式——美国,这种情况最为发达。所以,在这里,劳动、劳动一般、Sans phrase[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真实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55页)
总之,马克思从商品的二重性出发,揭示了劳动也同样具有二重性。正如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样,生产活动中的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两个方面。在劳动价值论中,当马克思说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时,他所指的总是作抽象劳动解释的劳动。作为研究经济范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把重点着眼于生产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
(二)其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因而劳动的社会性必须考虑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关系才能说清楚。马克思指出:“这个从简单劳动过程的观点得出的生产劳动的定义,对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绝对不够的。” 在分析劳动过程时,马克是考察了生产劳动一般。他撇开了各种特定的社会形态,指出凡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劳动特殊,也即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是能够使资本增殖的生产活动,或者说是能够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只有能够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这一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本质属性。割裂劳动和具体社会制度的关系,就会导致对“劳动”一词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针对于他当时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性质而言的。不懂得这一点,也就不能够真正懂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中,马克思揭示了劳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一般这个抽象,不仅仅是具体的劳动总体的精神结果。对任何种类劳动的同样看待,适合于这样一种社会形式,在这种社会形式中,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说来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这里,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是创造财富的一般手段,它不再是一种特殊性上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在资产阶级社会的最现代的存在形式——美国,这种情况最为发达。所以在这里,‘劳动’、‘劳动一般’、Sans phrase〔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真实的东西。” 这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离开了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来谈论劳动是毫无意义的。
下一篇:人文资源价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