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知识经济;发展战略;人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化的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引发整个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的急剧变化,使人类社会正迈进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世界,比任何时期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作为人力资源和技术中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日益明显。一个区别于农业经济、经济的新形态即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正在兴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1.发达国家知识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其启示
知识经济是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经过继续发展特别是在IT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所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二战以后,因技术的日新有异,发达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积累的效率迅猛提高,致使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产业、科学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娱乐业、保险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领域;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转向追求质量、个性、功能,迫使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日益提高。
其次,工业化时代以大型、高速、大规模生产和高耗能为特征的技术发展模式已经趋向极限,进入平台期。对人类社会经济的贡献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经济增长放慢迫使实现现代工业化以后的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长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以追求经济的新增长领域,致使技术创新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的研发。将传统技术和产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展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以此获取比其国内生产价格低的多的传统消费品,让其国民享受。然后将其生产要素集中投入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致使其国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成为其经济的主导部门。并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和技术知识服务型产品出口到那些渴望得到而又无法自身研发的国家中,以此获取高额回报,成为其经济的新增长点。
再次,科学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过程加快,使得技术的经济寿命周期不断的缩短。为更好获取长期利益,迫使从新技术产业的经济组织必须将其收入的相当高的比例用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其结果是:生产和消售产品对新技术知识和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使得商品的价值构成中技术知识成本构成不断扩大。使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成为必然。促使知识生产、研发及教育与培等产业迅速增长。综上所述可知,知识经济是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快速产业化,导致其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达到十分完备的程度以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级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表明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变化。在工业经济时代,知识于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促进技术进步诸如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设备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的进步。到了知识经济年代,知识于经济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经济增长中起主导作用。
通过以上对知识经济发展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其一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完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其二是:知识经济社会形态的形成是建立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基础设施及产业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的基础上的一种高级经济社会形态。当前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发达国家工业化已完成,率先步入知识经济形态,如美国。但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其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经济发展尚未达到知识经济形态所应有的水平,要发展知识经济并促其成长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其三是:知识经济发展在同一国家也存在不平衡。以我国为例,我国东部沿海较快特别是广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因其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得快,其工业化过程较快,已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一定条件。而中西部则较为落后。因此我们应面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采取积极的对策尽快促进知识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对没条件或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与部门应加快工业化进程,为知识经济形态早日形成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2.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现状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我国正处于二元经济严重的状态,目前面临的任务仍然是工业化。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GDP中只占10%左右。总体而言,知识经济形态尚需相当长的时间。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已取代资本和劳动而上升为首位达到60%~80%,而我国仅有30%。由于人才短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发达国家1/7,现代化实现程度仅为70.6%。知识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即把资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高消耗低产出的状况。据统计,1990年我国吨煤消耗实现的GNP(美元)与日、法、德、英、美的比是1:9:7.9:6.9:5.1:3.0。我国12种主要原材料的GNP消耗强度比发达国家普遍高出5倍到10倍,比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要高出2倍至3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美、日、法、英的比为1:36.5:40.8:45.9:45.2:31,差距之大令人吃惊。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一是人才奇缺,我国总人口约13亿,人力资源总量7.1亿左右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号称人力资源大国,但人才资源却异常匮乏。200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仅为6360万人,同时人才的结构和分布极不合理。我国人才多数集中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国有;85%高级专业人才集中在东部地区。我国的国力排名1999年为32位、2000年降到第44位,科技竞争力1998年为13位,1999年为28位,2000年为28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1999年第29位,2000年为31位。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离知识经济形态尚需相当长的时期。科技部门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把美国现有发展水平作为一发展标准,以1来衡量的话、我国仅为0.26,而美国现在也仅仅处于知识经济的萌芽状态。3.我国知识的战略选择
综前分析,我国欲发展经济,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既不可能在实现化之前就直接全面进入知识经济,也不可能到完成工业化过程之后,才开始发展知识经济。我们应正视国情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加快的实际。在注重知识经济结果的同时也应关注其过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应从全社会范围内作如下战略选择:
3.1 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的人才观念,实现人才开发战略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第一资源,世界银行2000年底发表的题为《增长的质量》研究报告中,把物质资源、资源和人才资源视为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世界银行专家对192个国家的资源存量做过统计目前全世界这三大资源的构成约为16:20:64。也就是说人才资源是最大的财富。知识经济就其实质而言是人才经济。人才是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稀缺资源。谁能抢占世界人才高地,谁便能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头。面对这场世界性的人才竞争,2000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制订和实施人才战略,并首次把人才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江泽民总书记曾说“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面对我国人才奇缺状态。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上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科技研发、党政、经营管理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等的培养,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推动人才合理流动。为此我们应该做到:其一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坚持“人才至上”“唯才是举”“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财富”“用人看本质看主流”“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错误”和“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等先进的人才观,打破传统落后的人才观。其二各级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将先进的人才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喊口号而走过场。应有“认才慧眼爱才的感情,用人的气魄,聚才的方法。知人善用,广纳群贤。”千万不可因怕既得利益受损而搞言语一套、行动一套,一面高喊“人才至上”“唯才是举”而行动上却裙带关系,任亲唯举,甚至搞派性。这样不仅无法调动下属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反会使下属员工更加不满。严重抑制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挖掘,使本以困难的经济生活更加困难。最终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三是:加强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需求类型,并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调整使人才资源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动态平衡。
3.2 加快科技开发战略,加大科技研发的技术力度,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科技的差距,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严重不足,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我国政府在部署科技开发战略时,应结合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首先要做好科技研发战略的研究和规划。结合“十五”计划组织各行业的专家参与决策论证,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发展计划和规划。在注重全面规划的同时,要瞄准对经济增长有战崐意义的关键技术(如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其二、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强生物、化学等基础自然科学的研究投入,提高我国自主开发能力;对于关系国家命运的航空崐航天、生物基因工程等高精尖技术应加强产学研政的结合,成立专门攻关小组,重点扶持,争取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其三、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分期、分批、定期、不定期与国内外科技界建立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取长补短促进我国科技开发水平的提高;其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重解决科技与经济建设相脱节的体制深层次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科研成果的转让制度。这样做既能激发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自身的活力,提高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快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也能保证科研成果的转让有相对集中、稳定的场所,保证科研成果合理、有序转让。
3.3 加大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投资效率。
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标的主体核心是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富有创新意识和知识型的人才。我国是发展家教育方面尚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诸如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投资在各个不同层次上的这安排不合适,以及教育投资的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辍学率相应较高,特别是在和落后地区,教育和生产力之间的联系不大,以及不同层次教育的安排不合理等。因此,面对知识经济我们应:
首先,认真贯彻邓不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和十五大报告提出的“科技兴国”,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加大教育的投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投资效率。应认真普及初等教育、扩张中等教育、对高等教育不宜过度发展。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优先顺序安排的一种客观要求。从全民族素质提高方面看,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无论生产者、管理者还是监督者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这是成为在知识经济中社会合格劳动者的必要条件之一。从教育优先顺序安排方面看“如果教育的优先顺序安排不当,则确定一整体目标就毫无意义”(2)高等教育固然对我国的人才培养起决定作用,但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宜过度扩张。在我国,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主要是国家投资,导致我国教育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教育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造成对教育需求无限扩张,这种教育数量扩张,如果不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育优先顺序安排结合起来,必然造成投资效率下降,如智力外流和知识失业就是这一表现。这非但对国民产出毫无意义甚至可能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在我国,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理论教学过多而实践性环节太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似乎教育的过程就是追求升学和追求文凭的过程。与此相伴随的教育模式则是灌输式、崐鸭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书中的知识,死记硬背,似乎成绩好一切就好。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割断,使教育的功能更多的集中在信息甄别的层面,从而加崐了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因此我们必须加速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组织相关学者和专家深入调研,力求深入浅出、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编写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要求的理论教程和案例教程。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如案例研讨式、情景模拟式,赋以更多的机会去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次、扩大教育融资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长期以来都比较低。根据联合国科教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20世纪90年代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世界平均为5%以上,发达国家6%以上,发展中国家为4%左右,而我国却在3%以下,人均教育经费是美国、日本的1/150,印度的2/3。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提高教育质量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国的财力又极其有限,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国家应有正确的政策导向:一方面将有限的财力相应集中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及私人受益较少,国家受益较大,而对国民经济又具有关键性影响的专业或学校的高等教育上;另一方面对上述以外的教育更多的采取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在规范其教育、教学的制度的基础上收取一定的学费,同时大力吸收企业、民间、国外投资基金等崐多种来源的资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此外,现代教育还应将培养专家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结合起来,我们需要专家也需要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还应将发展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实施终身继续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日新月异之需。
3.4 加强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知识化转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将会有进一步的转变。传统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缩小,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作用日渐增强。政府应加大在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业的投资,积极创造良好条件,支持鼓励民族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对那些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业如技术开发研究业、、、通信、物流等,政府应采取积极态度,提供相应宽松的环境,促进其发展。与此同时应充分发挥知识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成果,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产业知识化转变,提高其投资回报率。
3.5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各级政府要切实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机构转换、结构调整、管理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的同时,确实搞好各项配套改革。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要尽快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与科技及科技相关的立法工作。为促进知识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更快地生产、传播和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援助服务。其次应强化金融创新,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投资理财、市场开拓等服务的同时,应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变化开发新的金融品种,切实有效地通过市场渠道向企业传递金融创新信息;最后,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由行业、协会牵头以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中介,规范中介机构运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主要
[1].高洪深、杨宏志.《知识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培刚.《经济学》,经济出版社,2001
[3].冯之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张法昌.《21世纪全球经济大趋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5].吴敬连.《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6].黎 鸣.《中国危机与思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上一篇:简论熊皮特的经济危机理论
下一篇:建立供应链联盟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