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arken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的性巨大变动之中,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拉维特 1985年在题为《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意指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但究竟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在国内外学术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一足要素优化配置论和相互依赖关系论。例如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跨国公司投资的增加、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信息交流日趋快速和方便、生产活动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等等”。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括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二是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美国学者埃伦.伍德认为,目前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全球化这个问题,其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正在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制度。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化,在我国学者当中也有类似的看法,例如,“美国等西方大国,正是运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的机会,来推动它们的价值观念、模式和行为标准,即推行所谓的‘全盘美国化’”;三是无国界论和国家管理取消论。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全球化意味着公司将不再以国别区分,而只有成功与否之别。如德国贝特尔斯曼股份公司董事长托马斯.米德尔霍夫认为:随着经济趋于全球化,在像贝特尔斯曼股份公司和戴姆勒——奔驰汽车股份公司这样的公司里,管理同国际通用机器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的风格是一样的。不存在什么德国公司或美国公司,只有成功的公司和不成功的公司之分。还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取消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权。丹尼尔.耶金就是这样分析全球化现象的。他认为,所谓全球化,“这就是24小时相互联系,极度活跃的、剥夺睡眠机会的、并受邮件推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力将减少”。“人们对市场发挥公平作用和提供产品的能力增强,因而不再指望政府管理经济。这种做法变成取消政府管理和使私有化”。四是概念混淆论和概念质疑论。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本质都是一回事。“经济全球化也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是一体化比全球化的层次高,全球化倒是一体化的较高阶段”。也有些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现象。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或某种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事实上,资本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寻求不受限制地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路径,即资本主义一直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种新现象,所谓经济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说是由于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开始大规模地突破国家、民族界限,各国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 这个历史过程发端于地理大发现,加速于产业革命以后,战后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大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技术交流更为密切。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微电了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使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面。 二、全球化的特点及经济全球化的态势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的涌动日益广泛,已不可逆转。如目前世界上每天大约有60000亿美元在不停地流动。高科技和信息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由闭关自守,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打开国门,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家乃至最落后的国家,势必都将被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席卷。 2.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渗透性和高度的互补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的时空约束减少、成本降低及资源互补,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等将迅速向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口家渗透,使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资本、知识、资源等也将在全球市场流动并趋向合理配置。这有助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本、知识、资源等互补,从而有助于全球化问题的缓解以及全球性行动的协调,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3.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集约性和高度的垄断性。这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单元和行为主体跨门公司及国际机构的经营业绩。一个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大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跨国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几乎涉及世界经济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而且大约控制了世界上80%的新技术、新工艺专利,70%的国际直接投资,60%的世界贸易,30%的国际技术转移。 4.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依赖性和高度的异步性。这主要体现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资源的依赖性增强。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可以有选择地输出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设备,甚至直接将纯物质生产外壳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强化其对输出资本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对称的依赖性。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的流向首先是化基础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市场条件相对较好的国家及地区,尤其是流向国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同时,也表现为资本、技术流入国家及地区首先进行经济响应,而在、文化诸方面的响应和变革相对滞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异步性,使世界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乃至原始社会并存现象。 5.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高度的风险性。这主要体现在资本、技术、管理的快速流动和思想、文化的渗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政治安全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这一点。经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管理流向的选择性,势必使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化.甚至经济发达国家也不乏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对之声,其原因也在于经济全球化的高度风险性。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对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己不是一种选择问题,而是一种现实问题;不是要不要经济全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经济全球化问题;不是如何游离在经济全球化以外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平等、公正、互惠、共赢、共存、共同繁荣的经济全球化问题。 经济全球化将是科技的全球化。这种科技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科技活动的全球化、科技传播的全球化、科技目标的全球化和科技影响的全球化。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在全球内有16个实验室、1100位科技专家参加,涉及到美、英、日、德、法和中国等国家。在科技全球化过程中,通过“市场换技术”和“技术换市场”的动因将使国际技术转移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将是服务的全球化。这种服务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社会服务能力在世界范围内远距离的充分体现。如销量高居全球首位的零售帝国沃尔玛,在世界各地的分店超过4000家,并通过卫星网络实行动态管理,每周接待并服务的顾客高达1亿人次,其送货车平均每年为9200万户家庭送货服务 15次。经济全球化将是生产的全球化。这种生产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新型网络模式使生产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并使其产品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认同。如耐克公司在美国本土没有生产厂家,只有研究开发中心和管理中心,其产品生产厂家则遍布世界上许多国家,耐克品牌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并被世界各地的众多消费者所青睐。 三、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l.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正面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竞争,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任何一个国家都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都成为彼此潜在的竞争对手。面对日益短缺的资源、资金以及市场,各国都参与到了激烈的竞争中来,利用自己本国的比较优势,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促进了全世界生产力的提高,因而全球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增长。其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量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1977年世界各国出口总额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 11.4%,1990年为 16.2%,2000年为 20%。其中,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在制成品贸易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增长速度和所占的比重都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都依赖于以技术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再次,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加快,并呈多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一直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到 1980年业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到了5119亿美元。1985年-1989年国际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 21.6%,其中 1985年和 1988年分别高达 30.81%和 30.50%。国际投资不仅表现为直接投资,还表现为间接投资,如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及进行证券投资、信贷等。随着西方发达国家日益放宽对的管制,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更加扩大。最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各国政府把较多的精力从军事上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引发世界性军事战争的可能性,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2.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 首先,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不平等。从本质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全球利益的产物,它是山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制度和政策所推动的,因此经济全球化充满了不平等。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个国家都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但各国间的利益分配却越来越不公平。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上最贫穷的5个国家的收入占全球收入的比例从2.3%降到了1.4%。世界最富有的3个家族的财富总和比最不发达的国家6亿人口的年收入还要高。发展家在财富分配中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其次,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经济波动风险加大,其中最明显的便是金融领域。由于各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业已呈全球化趋势,并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在国际外汇交易中,大量的资金用来投机牟利,加上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加速了全球范围内投机资金的形成和流动。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额超过了10000亿美元,而其中用于国际贸易的交易额不足 2%。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对金融业实施有效管制的经验,导致国际金融炒家有机可乘,东南亚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每一个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的国内经济随时都会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冲击,那些国内的劣势和产业可能会面临更多被淘汰的经营风险,即使是具备优势的企业,由于国际竞争加剧,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也会增多。再次,经济全球化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过剩。世界经济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已逐年下降,这是由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引起的。经济全球化推进了全球市场的发展,但却将资本主义的矛盾带入了全球市场。在国际间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但随着加入全球化浪潮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产品制造业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下降。而发达国家凭借它们在技术上的优势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保证这种比较优势,它们不会将新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种技术密集型产品价格高,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难以承受,从而造成了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过剩,事实上,也造成了全球的生产过剩、社会动荡、失业量猛增,经济萧条也将随之而来。最后,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长期以来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采、环境保护的不到位、大量污染产业的排污量达不到环保标准,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将高度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扩大了环境污染的范围。 四、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遇。事实上,按照经济合作与组织的统计,流入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年-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 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 452.57亿美元(占当年利用外资总额的 70%),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OECD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 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我国的发展。 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以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为背景。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 3.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管理并实现管理创新的机遇。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相对滞后,甚至比技术的差距更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的涌动过程,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给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4.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就业的机遇。一方面,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是全球性的,为世界范围的消费者所认同,有助于我国“借船出海”,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能够影响和刺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其尽快走出国门并形成基于全球经营实绩的真正竞争力。海外资本、技术、服务诸方面的流入,无疑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拉动国内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对促进内需不无裨益。 5.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为更快地纳入世界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一方面,我国必须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从策略上讲,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不失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 我国加入WTO的漫长经历以及亚洲危机已给我们深刻的启示,经济全球化工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l.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化启动晚的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强势,使我国可能面临经济依赖性和技术殖民地的风险,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 经济全球化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将迫使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接受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其中不乏部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产业项目。尽管这种转移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但会对产业结构的真正优化产生负面效应,尤其是可能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资本紧缺更为严重,也无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的发展。 3. 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均衡性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异步性,可能会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同时表现出各地发展的明显不平衡,尤其是贫富差距问题日渐凸现,不论是按基尼系数还是欧希玛指数,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已超过美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流、资本流、信息流、知识流和物流,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无疑会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五、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l.强化国家利益、民族意识;努力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及民族创新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并势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在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必须实行社会塑造与自我强化观管齐下,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必须着力于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真正激发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 依法做出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技术跨越。经济全球化强化了我国发展的紧迫感,我们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要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因而相关的制度安排显得非常重要。、合理、可行且具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保证。经济发展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发展的竞争,科技发展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及我国科技能力的现实,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以有所为有所不力的方针实现某些领域的技术跨越。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代表了产业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会改变我国现行产业结构并使之向高级化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既是我们的发展目的,同时它又是一种手段,即通过关联和辐射效应可对我国传统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能激发传统产业的青春活力。如信息技术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的,又是激活传统产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在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我国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目前仅占总产值的8%左右,即使加快发展进程,在相当长时间内相对于传统产业仍是较小的一块。因此,积极推进我国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至关重要。 4.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化的关键环节。正是因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事实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也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对策。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和奋进的态度,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给我国带来的难得机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类文明进程以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态势,已不允许我们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形成共识,整合力量,统一行动,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我们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与未来的重大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