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曾长福 时间:2010-06-25
  摘要: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南靖县委、县政府在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研究,对壮大县域经济作了思考。?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南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战略上、工作思路上、政策措施上,积极探索,明确重点,狠抓落实,举全县之力,不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2亿元,财政收入3.73亿元,经济总量跨上了新台阶。坚持实施“立县”战略,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9.9亿元,工业税收1.9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6%。培育规模119家,规模工业总产值71.65亿元。形成以信息、食品加工、冶金机械、建筑建材、造纸包装、水力发电等为主要支撑的六大产业体系,涌现出万利达、闽星、港兴、中达、双赢、荆都、武夷通七大企业集团。以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奎洋民营经济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主平台的工业基地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区域。特别是对民营工业实行放胆、放手、放开促发展的策略,使民营工业原生动力和运行活力明显增强,在全县工业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大,达到“五分天下有其四”,成为南靖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大幅度的增长,2006年分别达到4868元、8416元,民间财富实力明显增强,消费和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
  我县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项目投资增长乏力,企业市场意识、企业间合作意识不强,围绕大企业配套的项目较少,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较短,块状不明显,用电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各镇(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我们要通过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来加以解决,下面对壮大县域经济谈一些看法。?
  1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要有好的发展战略?
  由于县域经济的特殊性,所以壮大县域经济,首先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制定一个好的发展战略。南靖县今后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县”发展战略,打造海峡西岸电子信息城、绿色食品城、靖台经贸合作区、生态土楼区,建设与厦门特区和漳州中心市区互动、对台联系紧密的民营经济强县。?
  2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要有好的发展结构?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发展的新形势,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要求,结合南靖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实施 “工业立县”战略,突出项目带动、民营促动、开放拉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1突出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围绕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谋划引办项目,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群的壮大开发各类项目,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项目建设,围绕产学研成果转化拓展各类项目源。?
  (2)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以培育特色产业为核心,延长产业链为重点,策划、储备、引进、建设一批以六大主导产业为主、有利于增强产业关联度的重大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后续项目不足的问题。?
  (3)提高项目引办效益。进一步完善工业区建设,积极引导项目向工业区集中,营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降低投资综合成本,提高项目聚集效益,引进一批对财税贡献率大的项目,突出抓好电子信息产值含税率高的产业项目,注重抓好一批对地方级税收增长贡献大的第三产业项目。积极抓好现有企业技改扩容项目的调整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整体实力,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2坚持创新思路,突出县域经济民营化?
  要在坚持“工业立县”、打造“两城两区”、建设民营经济强县的既定的发展思路、既定的发展目标、既定的工作部署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发展举措,不断创新发展成果。?
  (1)要壮大园区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是推进工业化、市场化与城镇化的结合点,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县域经济集聚水平的重要举措。①运作好“飞地工业”,县政府要规划出一片工业用地,做到明确地块、明确价格、明确政策,吸引项目进区。②在政府办工业区的基础上,要大力倡导民办工业区,鼓励经济能人参与办工业区,兴建标准厂房,进行招商引资。③采用租地建厂房的办法,通过土地运作,筹集资金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工业园区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2)要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创业资源不足、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全方位发展民营经济。要本着放开、放手、放胆、放量、放活的原则,坚决破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束缚,为民营经济快速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①抓回归。实行更优惠的政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更优良的环境,鼓励、吸引南靖籍在外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促进感情、项目、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的回归。②抓品牌。要选准一批重点产品,引导企业做企划、打广告,力争新增一批名牌产品和著名、知名、驰名商标。③抓壮大。要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每年评选“十强”民营企业。④抓延伸。在大力发展民营工业的同时,还要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扩大投资领域,参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此来加快社会事业民营化进程。?
  2.3扩大招商引资,提高经济的外向度?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突出对台经贸合作重点,以创新促开放、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加快构筑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1)加强靖台经贸合作与交流。力争在引进台资规模上有新突破,在引进高新技术上有新成果,在引进台资的层次和领域上有新进展。?
  (2)积极拓展对内联接。树立“县外即外”的思想,积极参与县内外区域经济协作,扩大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主动承接发达地区资金、产业、市场及信息等方面的辐射,充分借助发达地区的融资渠道和营销,推动资本运营,更多地吸引外资。?
  (3)努力扩大出口。在积极巩固港澳传统市场,努力扩展东南亚市场的同时,重点提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开发深度,大力开拓澳洲、东欧、拉美及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继续支持食品罐头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进一步扩大电子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元化。?
  2.4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围绕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地方特色和形成规模效益着力点,精心筛选既体现我县特色,又有发展潜力,税收贡献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重点扶持、培育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1)电子工业产业群。以2005年福建省在建重点项目万利达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区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品牌和规模效应,带动电子产业集群及其相关联的产业迅速膨胀发展。?
  (2)食品工业产业群。立足我县农业优势,以食品工业园、兴业园、食用菌基地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方向,力促食品行业不断做大、做强。全面扩张现有食品资源,挖掘发展地方特色资源,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发展食品工业产业集群。?   (3)建材产业群。重点高标号水泥、石板材、竹木等新型建筑材料,注重发挥现有的主体作用,注意培植竹木等新型建材加工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2.5用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
  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通过发挥农业产业化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特色,把资源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1)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把种植业调优,畜牧业调大,特色农业调出规模,组织农业生产转向市场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继续办好农业示范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无害化。?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住国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机遇,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扶持创办一批龙头企业。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推动农民变工人、农地变基地,为龙头企业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3)抓好流通市场建设。千方百计营造有利于现代流通业发展的环境,注重服务,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培育健全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框架、产地交易市场为支撑、乡村营销组织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强与国外境外重点区域、重点客商的联系,不断开拓出口渠道,让更多农产品走向世界。?
  3壮大县域必须要有好的发展环境?
  3.1推进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建设新区,改造旧区,开发沿溪”的思路和经营城市理念,集中力量加快县城建设,力促一批住宅小区项目动工兴建;完成环城路等一批项目建设;推进环卫体制改革,加大城市整治力度,探索夜景工程、广告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净化、美化、亮化县城。加快小城镇建设,尽快完成一批镇区的地形图测绘、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积极推进一批造福工程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农村等级水泥路,改造、投建一批电力项目,扩大通信设施的网覆盖面。?
  3.2打造 “诚信政府”,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要求,致力营造“信息南靖”和“信用南靖”两大环境,打造 “诚信政府”。围绕县域经济民营化,降低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对民营经济实行“国民待遇”,做到“三看”,即不论成分看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不看性质看贡献;“四不限”,即不限投资领域,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真正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一个唤起群众千百万,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