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后的农村教育事业财务管理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新建 时间:2010-06-25
   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农村继土地革命、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旨在减负、成在配套”。配套改革既是税费改革内容的深化、延伸和拓展,更是农村税费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三个确保”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从我市情况看,广大农民已初步尝到了减负的甜头,但税费改革后造成的财力缺口,仅仅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是难以弥补的,只有将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调整步局、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真正落实到位,才能实现“三个确保”的改革目标。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就是农村税费改革中的配套改革,要按照中央精神,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体制,以“规模、效益”为原则,更重要的是抓好教育事业改革中财务管理。
    抓好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民族生存与的大事,如何加强教育事业财务管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是关系到实施科技兴市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抓好教育事业财务管理,是我们财政工作的应尽职责,也是改革中的一项研究课题,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加强教育财务管理谈几点认识。
 一、改革教育预算编制方法,实现部门预算
    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来源重要渠道的农村教育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都补取消,农村教育经费全部由县级财政统一安排核算,本来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由于地方财力不断紧张,还要按照中央精神对教育实行基数递增预算,按国家只安排48 %的财政性经费,更造成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化了财力与教学的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来加以解决。
    1、以生定师。分流冗教人员,达到优化。历年来,教育部门由于摊子大,底子薄,冗教人员多,经费紧缺,制约了事业发展。笔者认为教育应会同编办按学生的比例来确定任教老师,将分流的一部冗教人员,充实到村办小学执教,从而达到最佳优化,做到人人有事搞,人人有课教。这样既达到普九二○○五年小学公办化的验收标准,同时也确定了人员编制的定位。
    2、实行标准化的定员定额管理,遵循编制计划与经费计划的统一。过去由于教育人员编制经费比较混乱,时常造成工资发放不能正常兑现,极大的影响了教职员工的执教情绪,严重阴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实行标准的定员定额管理配置可大大提高教育管理透明度,从而缓解这一矛盾。
     3 、实行部门预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部门预算目前由于是一种较为的、规范的预算,因此,它很适合教育来编制预算,第一它可以界定教育支出范围范畴;第二可以加大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由于目前教育预算的编制是采用的基数递增法来编制的,因此,它的编制方法较为粗糙,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缺乏预见性,往往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还要留有机动,以防意外性情况发生,定性、定量不明确,造成预算到位率低,为此,采用部门预算,可以便预算资金准确的达到教育所需的位置,从而最大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第三可以使预算及时得到复位,部门预算由于是从零开始,因此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如有疏忽,没有纳入预算编制的支出项目在下年度可以及时的得到复位编制;第四,可以缓解经费不足问题,由于教育摊子大,每年大专生分配、发转公的人员较多,年度内没有纳入预算,引起经费吃紧的矛盾。实行部门预算可以缓解这一矛盾。
    4、实行一人一卡,银行代发工资。为了使每个教师能够及时足额领到工资,采取编办核编,人事核标,财政核资,银行代发来实行其目的,使其工资的发放更具有保障性和稳定性。目前全市已经做到了工资统发。
二、对教育事业费实行三字(初、发、末)贯穿管理
    为了更好的抓好教育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各种资金相互挤用,笔者认为将(初、发、末)三字贯穿整个财务收支活动,以加强管理。
     1、初,是生视年初支出计划的初始安排。年初支出工作计划是全年支出的基础,搞好年度初始支出计划编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财务年度初始支出计划应在上一个计划年度结束之前就开始着手编制下一个年度初始支出计划。工作要细,要逐类、逐项地编制年度初始支出计划;审核要严。支出计划执行学校要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几年的财务收支变动情况编制本部门的年度初始支出计划,不得任意编制不切实际的扩张的年度计划。对不合理的虚假支出项目应予以纠正,年度初始支出计划一定要充分考虑全年的支出需要,尤其是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建设性项目要进行周密的论证和安排,非办不可的项目一定要纳入年度初始支出计划之列,以避免造成支出计划执行被动情况的发生。
    2、发,是指支出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额。在年度支出过程中,作为教育部门,要时时处处体现一个紧字,不得搞随意开支,任意报销,财务要坚持一支笔审批,严格按照支出管理的规章制度办事。教育可实行卡片式的支出管理,对年度内发生的支出项目张榜贴卡公布于众,将财务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保证年度发生额的支出在批准的范围之内,做到人人都管财务,个个都来监督的好风尚。
   3、末,是指支出年度末尾。年终末,一年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就取决于这个非常时期,我们有些财务工作认为钱还够用,就放松警惕,有了麻痹思想,支出有按制度和计划办事。全年的正常计划支出管理就会毁于一旦,因此,我们财务工作者要抓好这个末,硬好这个尾。一是要严格按计划进度支出;二是不得因临近年度财务决算而停止计划的执行;三是不得认为钱够用就放松支出管理的力度;四是对突破支出计划的要坚决卡住,拨付资金以年度计划金额为准;五是不搞前吃后空,年终任意追加,只有这样“三字”才能贯穿于整理财务收支活动,得到健康的良性循环。三、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事业性收费收入管理
    部门由于面广,学校多,相应按国家规定标准收取的事业收费收入也较多,必须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1、严格票据管理,把住事业性收费收入的源头。事业性收费收入由财政统一管理后,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便相当于有价证券。如不对其加强管理,就难以控制事业性收费收入的源头。为此,教育部门一是要严格监督各学校和收费职能科室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二是票据的发放、缴销必须由专人管理。三是要严禁使用违规票据,不准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收费票据出现。
    2、严格事业性收费项目的管理。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设立、收费标准的确定不断调整,学校乱收费现象也较为严重,而且征收标准不一,各自为政。为了杜绝此理象的再度发生,教育部门必须严格按《湖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执行,使其行政事业性收费走向化、规范化的轨道。
   3、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计划管理,克服资金使用盲目性。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管理应等同预算内。收支要有计划、有安排、资金使用要做到先审后批,先批后用的原则。
   4、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的制度管理,杜绝资金的随意性。教育事业性收费收入由于块头大,资金较多,因此,正确使用其资金,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对这块资金的使用,除了有明确的制度政策外,还应有具体的要求来实施计划,发展教育。
   5、要严格监督管理,保证资金的严肃性。教育带来性收费收入是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管理用活这部分资金要有过硬的措施,严明的纪律,才能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维护资金的严肃性。
四、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法制约束
   1、依靠群众,利用社会力量对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群众监督是管好财务的基础,只有通过社会的力量,集群体的智慧,单位的财务才能顺利的发展。
   2、坚持常抓不解,充分发扬各项制度的监督制约功能,管理功能。首先,我们必须从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抓起。一个单位财务执行的好与坏与之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抓财务管理和监督必须从财务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自身抓起。
   3、运用法规的手段,捍卫单位财务的真实性。单位财务会让人员除了自己应努力学习法规外,还应不断提醒单位领导加强法规学习,做到依法理财,依法聚财,依法用财,全面反映财务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