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交通状况浅析及对策建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志强 时间:2013-02-14

  摘要:解决好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是当前太原市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分析产生出行难、停车难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并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以期达到解决好太原市交通的目的。
  关键词:交通;市政设施;建设
  
  太原市是一个拥有340万常住人口的大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机动车辆不断增多。每天早、中、晚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城区中心范围内的几十个交叉路口“塞车”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拥有双向14个机动车道的迎泽大街,尽管采取了各路口禁止左转的交通管理措施,直行和右转车辆通过路口往往也需等2~4个“准行”信号;整个市区停车位少,经常是车满为患,“僧多粥少”。因此,出行难、停车难已经成为市民反映强烈,领导和各级部门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部门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1 产生“出行难、停车难”的原因
  
  (1)机动车增量迅速。高速度发展的经济和高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交通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质基础,首先表现在机动车高速增加。据车辆管理所统计资料显示,太原市1998年12月,机动车辆约13万辆,截止2008年12月,太原市机动车拥有量已突破40万辆。10年间增长了30余万辆。目前机动车正以平均每日250辆的速度增加。
  (2)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太原市是一个有建城2500年历史的古老城市,城市格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因素而逐步形成。尤其受到征地拆迁、保护文物、保护绿地等因素的限制,每年有限的市政建没资金主要用于旧设施的维护、拓宽和改造,新增设施寥寥无几。据市政设施管理所统计资料显示,从1998-2008年的10年间,在城区范围内,新增道路不足30条。以桥梁建设为例,从1988年至今的20多年中,只对连接汾河东西两岸的5座桥梁进行了拓宽改造,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需求呈“几何级数”上升,而城市道路建设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和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是导致“出行难、停车难”的主要原因。
  (3)“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发展失衡。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下,由于多种原因,政府部门往往比较重视对“动态交通”的治理,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畅通工程”建设,使“动态交通”得到相对缓解,但对“静态交通”的治理普遍重视不够。近年来,太原市高楼林立,而停车场却少的可怜。停车泊位的建没速度远远低于机动车的增长述度,导致在城市停车越来越困难。
  (4)市政没施建设形式单一。太原市中心区域是以7横9纵主干道组成的棋盘式平面交通网络,高峰时段各路口交通压力均大,交通量无法分流。
  (5)机非混合通行与占道严重。近年来,城市道路宽度在30m以上的主次干道,基本实现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通行,然而宽度在30m以下的道路以机非混合通行为主。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意占用人行便道经营摆摊现象日趋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停车场少,占道停车现象普遍,这样导致行人被迫在非机动车道中行走,非机动车道被停放的车辆占了,非机动车只有在机动车道中骑行,再加上行人乱穿马路,势必造成严重的混合交通,既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又带来较大的交通事故隐患。
  综上所述,太原市出行难、停车难交通拥挤的基本原因可以总结为经济发展快、车辆拥有量快速增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车辆发展与市政设施建设发展不协调、城市发展与交通供给不协调。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