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毕业生就业与云南本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忠岘  时间:2013-02-14
  3、工业发展进程缓慢。制造业不发达,导致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2年其比重只占GDP的42.8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已丧失,烟草行业也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走下坡路,矿业、采选、冶炼成本在不断增加,最占优势电力工业也面临着挑战。
  4、第三产业自l995年以来以超过9%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2年占GDP比重的36.1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虽然云南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其内部结构、远期规划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合理性,还有很多发展潜力未被发掘。结合本地经济状况,笔者认为对本地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的准确定位,就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云南当地行业的实际人才结构与合理的人才结构间的差异,正是就业市场上高职毕业生需要占领的空间。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与本地经济结构及教育市场间的关系
  据我省2004年初教育厅学生处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省内高职院校间、同校不同专业问的就业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就我院2005年应届毕业生“双选会来说,只有地质系、机电系专业的毕业生倍受用人单位青睐。经笔者了解,省内院校部存在这样的现象,有这样结果,主要是因为就业好的专业与云南的经济特点、本地主导产业联系比较密切。因此,高职院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这些专业的建设,为培养优秀毕业生创造条件,树立院校在社会上的诚信形象。过去较为热门的会计、经济、计算机等类的专业现在就业情况变差,可以说是学校对就业市场缺乏及时、科学的评估和了解。所以转变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办学是高职学院唯一的出路。
  四、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三个导向”为原则的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应了解本地经济结构、行业发展状况和教育市场、就业市场间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性培养方案。近几年云南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大,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第二三产业也迅猛发展,而重点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上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各类应用型“高级蓝领”将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高职院校本身,要使课程设置和教学系统形成有机的结合,构建一个科学的专业平台,形成灵活多样的专业开发机制,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条件,使其在理论千¨灾际动手能力方而有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增强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体系建设和专业课程开发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通过“产教学研”合作,实现高职院校与本地市场人才需求的合理衔接,实现校企间“双赢”,这是我们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实行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灵活安排教学、实习实训。在教学上,以企业为依托,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和企、的岗位需求“零距离”贴近。按企业对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使教学现场与生产现场步,与企业共同探讨·一些课程的设置,对不符合实际生产的专业课程要精减或停开。别外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缩短了毕业生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的转变过程,让企业真实地了解、考查我们的毕业生,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条件。总之,学校要把学生的实作能力培养和理论基础教育提到同一高度,不断强化学的实习实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体系上强化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灰践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做到以课堂教学为辅助,企业实践教学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客体,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第二、大力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按订单单位提出所需的人‘数量知识层次以及职业技能等桐笑的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牛毕后直接到订单单位就业。实际运作中,邀请订单.化的技术骨干、专家等对学生进行已定工作岗位的介绍,工作内容讲解,提出胜任此岗位需具体要求。学校则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尽量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加工什么“产品”,根据既定的培养计划进行职业岗位专业培训,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毕业生理性地进入就业市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