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创新环境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创造区域创新环境的另外一种渠道是自下而上的企业行为[4],其出发点是利润和各种效益。对企业而言,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克服“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思想。我省一些大企业盲目讲求规模,重视产量,把产品大部分价值增殖环节都控制起来。这样不但降低了企业专业化程度,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不利于开发新产品,而且对于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高新技术产品来说,不适于这种生产结构的运作,使得企业转产困难,风险成本增加,不利于迎接突发性事件;②中小企业必须自我创业和发展。实际上,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容忽视。应该具有更强的发展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③将企业家能力培养、劳动力素质提高、研发资金投入、增加企业间联系摆到正确位置上来。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亦有利于整个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④增强企业间的协作意识,形成有机联系的地方性网络。最终目的是建立高新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区域经济综合体;⑤建立一种与企业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源泉同步发展的区域新文化;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同企业自身利益的内在联系。企业应该增加对区域公共设施的投入,为区域新的社会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开展公益活动。意识到自身发展潜力源于区域创新环境的培养。
归纳起来,体制问题及思想导向问题是制约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今后的发展应充分认识到区域创新环境与地方经济及企业自身利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优化企业体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特别是制定出适于自身长远发展并且有利于建设地方的区域创新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同广东省的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和科学发展观的地域实践等区域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一道为发展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叶岱夫.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J]. 地理研究, 2001, 20(3): 307-314.
2. 叶岱夫. 惠州学院后山风景区景观命名的初步研究[J]. 广东园林, 2009,31(1): 10-14.
3. 叶岱夫. 香港回归与粤港经济互惠互利问题研究[J]. 经济地理, 1997, 17(4): 224-227.
4. 王缉慈. 现代工业地理学[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下一篇:宁阳县县域绿地生态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