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产品市场链接问题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纯广 张卓 陈林 时间:2013-02-14

    为山区农产品建立一个稳定的主市场,是立足于先从销售环节着手而采取的措施。一旦为农产品建立了稳定的主市场,就消除了农民对农产品“卖难”的担忧,只需一心一意地忙生产。城市“绑定”农村应作为一项惠农政策,依靠行政力量来保证实施,也是先富地区帮助后富地区致富的一项举措。
    通过城市“绑定”农村,建立稳定的主销市场,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仅仅依靠类似于计划经济式的城市“绑定”农村的政策是不行的。山区农产品在立足于主销市场的基础上,应向其他市场延伸,建立一个以主销市场为主,同时拥有广大支线市场的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农产品销售网络。这些支线市场是没有行政作保证的,凭借市场竞争去开拓。
    2·2 完善自我,建立新型流通机制
2·2·1 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道路、运输工具、农产品集散地是农产品流通的载体,是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整个链接的关键环节。如何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山区农产品流通的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产品集散地问题并保持农产品流通顺畅,值得我们探讨。基于山区农产品流通现状,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拓展乡村公路,缩短村级公路与干道之间的距离。因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村落分散的现状,使道路曲折局面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加宽路面提高运输速率,从而拉近乡村公路到干线的时间距离。
    (2)政府连同其他组织出面或牵头,组织运输人员和运输工具建立农产品运输队伍。克服和扭转单个农户无力解决的农产品运输能力分散和运输能力不够的局面。
    运输队伍应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中介组织统一调度,运输成本由农户承担,但国家应给与予补贴。
    (3)建立统一的农产品集散地,统一收购,集中运输,为山区农户、加工者、批发商建立一个交易平台。
    2·2·2 强化专业合作组织等中介机构的流通主体地位
 (1)以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为中介,取代农户作为流通主体并承担流通任务,活跃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同时搜集市场信息并及时反馈,配合政府为农产品开拓市场、寻找卖点、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为农民进入大市场提供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支撑和服务。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虽是农户自发形成的自主组织,但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比如帮助建立办公场所,配置农产品流通设施。解决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资格等问题,赋予其独立法人地位,增强其社会公信力。
    2·2·3 简化中间环节,建立新型农产品流通体制
 把山区农产品从产地向消费者输送,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公路运输、本地机动车运输、城际卡车运输、铁路运输、货运代理等。农产品经营销售者所选择的运输配送方式,就决定其要承担的物流成本,从而也决定了所经营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山区农产品流通呈多重循环格局:一是自循环或微循环。也就是农民的自留消费和使用以及周边城镇居民的消费,这是山区农产品消费的主体。二是县域、传统区域范围的小循环和省域范围的中循环。这是由流通成本、边际效益和信息局限所决定的优先级循环,它保证了区域内城镇非农居民和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给,是进入消费流通领域的农产品循环的主体部分。三是省际间的大循环,也是域外循环和全局性的循环,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要求和信息驱动性,是保证大中城市和非农产区的农产品消费供应和农产品战略性调配的循环。分析以上3个循环类型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山区农产品拥有稳健的主市场之后,还要统筹考虑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产后农产品销售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运输配送方式。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产品集贸市场中心的形式建立并完善山区农产品集散地。主要功能是统一收购,集中运输,克服以单个农户面向市场力量薄弱的缺陷,为山区农户、加工者、批发商建立一个交易平台。
    (2)加强农产品集散地与农产品批发零售地之间的联系,或直接由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目标市场建立批发地,确保销售终端畅通,为农产品批发商、加工者、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建立一个交易平台。
    (3)鼓励外部大市场微型化移驻山区。国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大中城市农产品经销企业在农村建立农产品集散超市,统一收购,集中运输,包销所在地的农产品。通过外部市场主动直接与农户联系,可以避免农户由于信息闭塞无法找到市场的问题,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通过以上措施改变原来单个农户面向大市场的局面,建立“农户———农产品集散地———市场”为主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机制。
    3 结语
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流通和销售则是生产不断延伸和发展的动力,是山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关键。国家和社会帮助山区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环节的难题,优惠政策向山区农民倾斜,并承担山区农村发展的部分成本,为山区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消除担忧,提供保障,这样,山区农产品可以顺利走向市场,充分发挥潜在的经济效益,使山区农民致富就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程言清,黄祖辉·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价格理论与实践·
[2]高华,范力军·农民专业合作社:连接农民与市场的纽带[J]·中国农村科技, 2008(2): 28-30·
[3]王呈芳·对农产品销售中物流成本的认识[ J]·现代农业科学, 200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