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H1: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项不同,即真实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经计算,F>F0.05,拒绝原假设,应当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2.Hausman检验
利用Hausman统计量检验是应该建立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H0: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无关,即真实模型为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
H1: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相关,即真实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利用Eviews 6.0进行直接检验,结果显示,Hausman统计量的值为14.27,相应的概率为0.0065。说明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经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可以确定,该回归模型形式的正确选择是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3.面板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数据产生伪回归现象,本文对面板数据采用IPS进行了单位根检验,计量输出结果表明面板数据存在伪回归现象,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数据平稳,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是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
4.模型估计
本文利用Eviews 6.0对面板数据做出分析,得出计量模型结果如下:Yit=b1D1+b2D2+b3D3+62953.32-391.07FDIit+97.87EXit-512.16CZBZit-15.47EDUit-531.82JYJGit+2959.26SYitDi=1,0,-1;i如果属于东部、中部、西部,R2=0.9770,SSEit=1627.443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系数为负,表明对外开放的扩大会降低我国的地区收入差距;而以外贸依存度表示的对外开放的系数为正,表明其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成负相关关系,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越大,就会导致地区收入差距越大。(2)对外开放并不是影响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而就业情况、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是影响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与地区收入差距呈正比,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呈反比。(3)教育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小,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会给地区收入差距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
根据检验的结果发现我国对外开放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对外开放并不是造成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我国对外开放中的FDI因素与地区收入差距成反比的,FDI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区域间的不均衡分布是造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而以进出口总额代表的对外开放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的地区收入差距水平。两个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对外开放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又抵消了一部分。要解决我国国内地区收入不平等的问题,需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从其他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5).
[2]万广华,陆铭,陈钊.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我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5(3).
[3]蔡昉,万广华.我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戴枫.贸易自由化与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