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四、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
来自国内外的残酷竞争已对浙江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是浙江经济以“轻、小、加”见长,这就决定了浙江的产品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的中低端环节,产业的进入壁垒小,产品极易模仿。这种发展模式符合经济发展的逻辑,在浙江经济发展初期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和“电荒”、“民工荒”的相继出现,浙江的竞争优势己不复存在,浙江企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而内地企业则因靠近能源生产地,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较低,因而与浙江企业相比,更具有比较优势,加上这些产业进入壁垒小,产品极易模仿,这就使浙江企业在与内地企业的竞争中丧失了比较优势.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贸易纠纷的困扰。传统的外贸出口方式以低端、低价为特征打入国际市场,这就必然会触动进口国相关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他们势必会利用各种手段限制中国的出口。不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纷纷设置障碍,巴西、墨西哥等中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对中国出口设置障碍。中国在对国际社会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时,同时输出了通货紧缩,缓解了进口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对本国则产生了通货膨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但国际社会似乎并不买中国的帐。针对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国除应据理力争、积极应对外,根本的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启动内需,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值来积极应对.
宏观经济环境也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挑战。自从人民币1995年7月增大波动幅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在2007年末己达10%,2008年两会期间已达13%,在一定程度上对外贸出口产生了压力;2007年国家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①,六次上调银行利率,2008年己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这种紧缩环境也必将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企业转换经济发展方式,遏制企业对资金的饥渴症,促使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速企业退出高能耗、高污染领域,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步伐.
下一篇:30年FDI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