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4.从技术层面看,一方面,我国低碳技术,特别是低碳核心技术储备,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容易在未来碳交易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北京科技资源高度密集,科技优势得天独厚,具备低碳技术研发条件。因此,北京市要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积极完善低碳自主创新体系,促进低碳技术。尤其是低碳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三、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
1.完善法规制度
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需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确定北京今后一定时期内低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为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方向保障。首先,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下,北京市应强化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和北京地区现有的低碳政策制度的同时,拟定周密的低碳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强环境立法和能源立法,不断完善北京市低碳发展法律体系;再次,应采用多样化、弹性化的环境管制方式,设置合理的碳排放监督程序和责任机制,同时推动建立公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2.建立低碳产业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的低碳化和减碳化,其主要载体是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目前,北京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金融业等低碳产业。
3.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撑
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必须在金融创新上作出战略安排。首先。北京要利用北京环境交易所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这一全球金融市场,建设绿色资本市场,积极研究开发环境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其次,北京要积极发展碳金融,构建碳金融支撑体系,促进低碳融资业务的发展;再次,在银行等金融部门成立专门的绿色机构,消除低碳发展的融资障碍;第四。除了开展低碳经济的委托贷款、担保业务之外,还应逐步发展低碳期货、低碳证券、低碳保理等低碳金融衍生品。
4.加强低碳技术研究
低碳技术是实现北京低碳发展的核心,发展低碳产业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北京市能否实现低碳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
5.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载体,基础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过程从规模上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北京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首先,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功能、产业定位,对综合交通体系、给排水等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予以重点安排;其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快速通道建设及智能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再次,树立“多市一盘棋”的理念。在发展智能电网及优化输电和配电网络等重大项目建设上同京津冀经济圈形成共建合力,提高基础设施的经济性和共享性。
四、结 论
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然选择。积极探索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路径,不仅可以促进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低碳城市的建设,还有利于实现北京市建设“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远景目标。北京市低碳经济支撑体系的建设应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出发点,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体系、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发挥区内有利条件,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高碳”向“低碳”模式转变,从而促进北京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新宇,范伯元,张红光,李彬等,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考虑及政策建议,中国能源,2010,32(6):21-23
[2]张焕波,齐晔,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