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安徽工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代,产业转移理论有了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产业转移理论与国际经济学以及企业战略理论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论”的基础上,一些日本学者强调,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国际化调整的有效方式。牛丸元认为雁行模式和产品的生命周期描述了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进化过程,其实质反映了比较优势的转移。卢根鑫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国际产业转移,但没有触及国内区际产业转移问题。
    一些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提到“产业区域转移”的概念,但没有展开研究。汪斌、魏燕慎等利用雁行理论分析了国家之间,特别是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但没有分析一个国家内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近年来,陈建军、曹荣庆、陈红儿、蒋文军分别涉及了产业转移动因、区际产业转移模式、区际产业转移效应以及区际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等问题。
    三、工业化研究的重点、研究思路及主要应用价值
      安徽省在地理位置、资源、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都具有发展优势,但经济增长的速度仍低于发达省份(集中在东部地区),即使在中部地区,增长水平也属中等。可以确定有一些因素在制约安徽省发挥优势、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有必要通过调查分析这些隐蔽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寻找根本性的原因,便于制定针对性强、容易操作的政策,解放安徽省压抑的生产力,推动安徽省工业化的发展,以至地区经济实现跨越。
    为了对安徽省将来工业产业的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对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作深入研究。一方面通过工业统计的数据了解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利用相关理论分析存在哪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历史和有关影响因素讨论现在产业结构的成因。
    通过分析省内外的经济环境和安徽省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安徽省存在的产业结构问题,提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就是,政府应该优先发展哪些产业,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研究的重点以及研究思路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1.影响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和根本原因的探究。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通过历史数据验证以上分析的结论。
    2.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利用相关理论、指标和统计数据,描述安徽省的工业产业结构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以上子课题的研究结论,分析产业结构的成因。本着解决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案。最后提供给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系统地研究影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2)分析产业结构成因的方法,以产业结构历史性的变化,结合影响因素,寻找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3)产业政策的制定依据安徽省的省情,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研究成果将主要应用在为将来省政府制定安徽省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钱纳里等合著.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本.
    2.世界银行.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中译本3.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4.迈克尔·P.托达罗著.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5.S·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译本.
    6.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7.郭克莎.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上海三联书店,1993
      8.李京文主编.走向世纪的中国经济[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
      9.[日]小宫隆太郎等.日本的产业政策[M]1988年中译本,国际文化出版社.
    10.金碚.中国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4(7)
     11.胡鞍钢,郑京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何明显下降.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3月26日.
    12.安立仁.资本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2[J].人文杂志,2003(6)
      13.李佐军.中国进入重化工时代[J],财富周刊,2004(4)
      14.安妮·克鲁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5
      15.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