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自然资源转换型战略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十五”期间,西藏实施了珠穆朗玛峰、拉鲁湿地等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还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全区累计围栏草地达到140万公顷,草原“三灭”达900万公顷,天然草地改良达150万公顷,天然草地灌溉面积达78万多公顷,全区人工草地累计面积为10万公顷,建设有灌溉条件的饲草饲料基地133.3公顷;实施了长江上游西藏段3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全区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了拉萨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开展了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万多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万公顷;实施了聂拉木县樟木镇滑坡治理、拉萨市流沙河泥石流治理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三)实施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战略的必要性
实施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战略是区域发展方式选择的客观要求。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和气候原因,西藏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修复能力极为薄弱,因此,西藏决不能搞“大开大挖”式的资源开发,变传统的自然资源转换型战略为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战略就成为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战略与产业体系构建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结构功能、比较优势以及区域实施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发展战略的角度看,西藏的产业结构体系应当是一个以优化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结构功能为目标的多个产业门类组成的结构体系: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点的生态环境资源产业、以区域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涵盖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及野生生物资源加工的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序列、民族手工艺产业、藏医药产业、以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产业、水能开发及水资源利用产业、以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为前提的旅游业;不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开发应遵循适度开发的原则,而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则应被限制。这一产业体系包括了工业农业、旅游业以及环境资源产业等。
(四)实施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战略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开发和利用的度,形成既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又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良性机制;二是要积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三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真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四是大力推进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
2、科学认识生态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是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形成现代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开发利用好生态环境资源,把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资本来经营,作为大产业来开发;二是通过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建设来促进资源的增值,以资源的增值来强化区域发展势能,优化开发环境,最终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
3、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生态环境资源产品和生态环境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国家扶持和投入是西藏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战略的前提和保障。同时,要充分动员区内资源来促进区域发展战略转换与增长方式的转型,特别是以区内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区域发展能力的培育。
4、无偿援助与经济协作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西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与兄弟省市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以往的区际经济交流与协作基本上靠行政力量来推动,是单向的经济援藏,以要素互补为基础的区际经济交流与协作的潜力未得到发挥。应重构区际分工协作关系,变单向的经济援藏为生态共建方略,大力提升西藏的生态环境服务能力,以生态环境服务输出参与区际分工与协作,以生态环境服务输出的增值扩张,来促进兄弟省市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兄弟省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进一步强化对西藏生态共建的投入,实现西藏与兄弟省市的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多杰才旦,江村罗布.西藏经济简史(上)[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
2、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经济概况(1965-1985)[M].1985.
3、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胡鞍钢,温军.西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上)[J].中国藏学,2001(1).
5、西藏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汇编[M].2003.
上一篇:产品创新促微山湖老字号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