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粮食补贴现状/问题及改善思路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霖 时间:2013-02-14
  三、建议与对策
  1.继续加大补贴力度,调整补贴结构,完善补贴种类
  威海市应在国家财力的允许下,继续逐年增加农业补贴数额,改进补贴方式。进一步明确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和导向,逐年加大对综合性收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农业补贴的力度。同时,增加农机补贴数额,改变农机补贴方式。通过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使农民购机补贴的覆盖面逐年扩大,最终使这一政策覆盖到每户农民。还可新增如农民转岗,创业技术、技能培训等增强“三农”软实力方面补贴等。
  2.完善补贴发放方法,提高效率,加强监督
  完善直补资金的发放办法,加强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建议财政、农业等重要部门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告示制度。乡镇财政部门不仅应该在补贴发放前对补贴发放范围、发放办法进行公示,还要将补贴项目、金额和存入时间公示。通过发放通知书或明白卡等方式及时告知农户,便于互相监督,增强透明度。进一步升级“一折通”计算机管理软件。财政涉农补贴资金项目多、涉及面广,将目前所有的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纳入软件系统操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同时,也便于监督补贴资金发放使用情况。
  3.完善粮食补贴程序控制制度,健全粮食补贴监督管理制度
  一是继续执行政策宣传单、农民负担监督卡和一册通发放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农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补贴资金安全封闭运行。二是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公示制度。健全政策公示、数据公开和网上查询制度。三是在简化对农民直接补贴项目的情况下,制定更加严格规范的操作和控制程序。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政策执行能力。搞好培训辅导和调查研究,善做政策探索者,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勇做改革先行者。
  此外,除完善补贴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外,还需要完善内外结合的监管制度。健全政府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具体实施监督时,政府各部门可以统一行动,各部门发挥各自监督优势,各负其责,这样可以整合监督力量,提高监管效率。努力把粮食补贴这项民心工程办成顺民心、合民意的工程。
  4.建立联动机制,发挥农业生产规模优势
  惠农政策应综合运用。农业补贴政策应考虑与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和农资最高限价等政策相协调利用,综合分析他们之间的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联动机制,建立弹性联动模型。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在粮食价格和农业成本经常变动的情况下,补贴政策能快速调整,发挥积极作用。从发展来看,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农业补贴政策导向上应顺应这种转变。配合土地经营权流转,明确补贴资金是发给最终的耕种人的,减少补贴发放过程中的矛盾。农业补贴政策应对种粮大户给予倾斜和照顾,对达到一定规模种粮大户按实际面积给与补贴、农民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应给与补贴。补贴政策使耕地多的农户收益较多,耕地少的农户受益较少,甚至利益受损。考虑到要建立“和谐社会”,建议农业补贴政策也应适当考虑耕地少的小农户,尤其是耕地少的贫困小农户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穆月英:关于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的思考 理论探讨 2010年第1期
  [2]闻新国:粮食补贴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前言论坛 2009年第19期
  [3]王晓政:新形势下农业补贴政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安徽省农业补贴政策情况为例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5期
  [4]陈正华:发挥直补效应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经济 2009年第9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