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书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本文对作者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商榷性的错误,引发了新的想法。
    关键词:书评;内容;错误;想法
    本书作者安格斯•麦迪森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心的荣誉退休教授。他曾在1953-1978年间担任OECD和OEEC(OECD的前身)多个高级职务。他也是巴西、加纳、希腊、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政府的经济顾问。他迄今在国际经济比较和各国经济长期增长表现的领域发表了20多本专着,并且建立了世界性的研究网络。安格斯•麦迪森现为英国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成员以及剑桥大学塞尔温学院的荣誉院士。
本书有着独特的视野和深度。它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在过去一千年中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作者的结论是,中国可能在2015年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而恢复它在1890年之前所享有的世界经济地位。本书应用OECD国家所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原则和技术,对过去半个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在比较经济史方面有着大量的着作,也是OECD发展中心四部畅销书的作者。对于所有希望了解中国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的读者,这是一本必读书。
    一、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为我们勾勒了跨越千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线索,影响中国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其中的制度因素。此外,作者预测了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所能达到的经济水平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全书把中国经济按时间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宋朝,明清时期(1840前),清末到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改革开放至今,未来20年。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中国为应对人口增加的压力,采取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其原因是耕地面积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欧洲18世纪休耕地消失,中国宋朝时期就已经没有休耕地了)。中国明朝时期的农业进步是一种被动型革新:这种革新是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为生活所迫,而自发进行农作物多季种植;民间从美洲无意识引进的玉米马铃薯因为易活产量大的特点,客观造成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的产量的增加;人口,动物因为食物的增加而增加,由此造成所产生的农业肥料的增加而使粮食的总产量增加。欧洲城市人口比率生长速度在1500年----1800年期间远远大雨中国,但中国城市的规模却大于欧洲,其原因是:中国总人口多,基数大。在具体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里,着重介绍了官僚制度即官僚行政文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其具体体现为:(1)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2)对于其他经济而言具有负面的影响;(3)官方的儒家思想和教育制度。接着叙述了从宋朝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作者认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制约的几个因素,即制度环境,土地短缺,重种职业轻畜牧业,集约使用农家化肥,高度依赖水利灌溉,政府对新品种、多季作物、高产作物的鼓励与最佳技术的传播,农业经济表现的量化。除此之外,农村非农活动与城市经济活动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起伏式的发展状况。近代以来(1820----1949)中国经济总体来说是衰退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宏观方面来说,外国势力的入侵;内部战乱纷争不断,如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之乱;以及民国初期政权更迭,政局动荡所造成的军阀混战等。
从微观方面来讲,民族资本主义弱小;现代产业结构落后;政府财政困难;农村信贷及心事工业投资过少;以及法比改革所带来的财政赤字方面的隐患等。还有水患和饥荒所造成的客观影响。第三章讲的是从建国以后到2003年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情况。这一章以1978年为界线作对比,把1949----1978称为毛泽东时代,这一时期主要是指令性经济,即计划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表现。计划经济的弊端及其表现,主要是大跃进时期和文革时期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性的灾难,是中国经济几近崩溃。从其自身来说,体制僵化,高等教育损失惨重造成的经济的严重下滑;此外国际上的孤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文章还列举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比较。这一时期农业政策变化的趋势是:农民土地所有制----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1978年,随着毛泽东时代的终结,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飞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大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劳动生产力仍然比较低,而经济特区的出现扩大了沿海与内地的收入差距,扭曲了资源配置,培育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成功实现技术转移。具体措施有:降低军费开支,政府放松对农业生产决策的控制,鼓励地方政府和私人的生产性活动。第四章主要是讲对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展望,重点叙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大,世界正面临着新的经济机会与挑战,而中国就处于在这些机会与挑战的中心。经过多年引人注目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动力之一。它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工作、旅游和个人发展的机会。然而,如果中国希望它的经济增长可以持续,它必须面对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不断上升的收入不平等、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老化、坏境恶化,以及很多阻碍技术创新的因素。如果克服了这些困难,中国的经济就可以保证未来人民生活的繁荣和福利。对中国经济的更进一步腾飞拭目以待。

    二、本书中的一些错误
    书中有些地方存在错误之处,其中第二页作者写到唐代中国引进了茶叶,据本人所查资料,早在汉代我国已有关于茶叶的记载,如名士司马相如就曾作过关于茶的赋。
第三页中的同日本交战三次,也属于意思模糊,如果这时间段是清末,19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在台湾登陆和中日甲午战争,只有两次,因为后面说同法国英国交战两次,则显然义和团那次不算在内。
    第38页中写到清末赔款为2100万两白银,此处有误,应为2100万银元,此银元为墨西哥鹰洋,1银元约合0.72两白银。其中包括赔偿的鸦片费用600万银元,实际赔款军费为1500万银元。按此计算法换算成银两应为1470万两左右。
    三、读完此书的想法
    宋朝之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降低,原因是:(1)明清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宋朝被生产力落后的民族征服,造成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缓慢落后停滞。(2)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增涨。以上两点造成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严重下滑。
    中国经济发展缓慢倒退停滞的具体原因:从自身来说,首先是内乱(太平天国),长期军阀混战争地盘等;外因:外国殖民势力的入侵,造成战争破坏,包括割地赔款等。1978年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增长率明显增高的原因:我国经济当时起点较低,人均收入水平太低,基数小,例如1978到2003年我国每年经济增长率为6.6%,找过了其他国家;但我认为,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不可能持续1978到2003年期间如此高的增长率,因为中国经济现在基数已经变大,在科技和教育等方面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科学技术的因素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已经基本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不会再出现像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独自处身世外的状况,因为当时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久,各方面的改革还不是很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在全国还占主要地位,因此得以幸免;而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中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加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随之增加,这就是为什么2008年经济危机对我过带来如此直达的影响力和破坏。因此我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内,不会出现在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