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三、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优化策略。
1.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
首先,要大力培育长、吉两大产业基地之间的关联环节,特别是其基本经济部门(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学工业)之间的关联,形成产业链条。其次,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培育产业功能区和产业基地之间的关联,形成“核心-外围”结构,让一体化区域内的各个城镇能够最充分地利用核心城市发展的力量。最后,培育不同产业发展轴带、城镇产业共生区之间的关联,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链网络,实现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 产业发展向高级化转变。
从第一产业角度来讲,应注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尝试耕地流转制度,扩大单体经营规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倡导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在减少农民的基础上提高农民收入。利用英俊、泉眼、劝农山、四家、奢岭、齐家、山河、太平、万昌、岔路河、一拉溪、搜登站、大绥河等全省农业产业基础较好的8个节点镇,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岔路河中心节点,建设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合作产业园区,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和农业生态新城。建设劝农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发高端、绿色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供应长吉两市的“菜篮子”。
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创新能力,做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同时,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具体来讲,以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吉林市汽车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依托一汽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整车和零部件产业,打造汽车产业集群;以中油吉林石化为依托,带动发展地方配套化工,加快完善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为基础,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汽车配套化学品为特色的化工产业体系,打造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大成、中粮、燃料乙醇、天景等龙头企业,建成世界级农产品加工基地;以中国北车集团长客股份公司为龙头,以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吉林风电核电装备产业园、九台农机产业园为载体,建设独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鼓励发展承载大量就业的基础服务业,大力培育金融保险、会展、创意设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具体来说,依托长吉高速公路、长吉城际高铁西段和龙嘉国际机场构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带,重点发展长春综合保税区、总部经济、航空服务、TOD商住、商贸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行业。
培育新型业态。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发挥域内科技优势,培育发展潜力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业态”。近期,重点培育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聚乳酸纤维)、生物化工(多元酸、多元醇、生物丁醇、生物柴油)、平板显示、RFID射频标签、固态照明光源等新型业态,以便在未来的产业扩张当中占据主动。 引导产业联动发展。
从实现“三化统筹”和践行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必须强调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之间的联动发展。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总部经济、金融、中介、设计研发、信息服务、物流、咨询等高端部门引领传统工业部门步入新型工业化,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城镇就业,承接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所转移出的劳动力。以发展新型工业夯实现代服务业的扩张基础,为传统农业转型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保障。以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为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和基础供应。 积极拉动就业。
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高级化排斥居民就业是我国工业化道路上遇到的一个难题,在东北地区特别典型。到2020年,长吉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将达到65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与现状416万城镇人口比较,意味着新增200多万城镇人口。因此,通过产业发展增加城镇就业,推动“三化统筹”,意义格外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