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北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的应用与优化建议
第二,在货源组织方面,工商协调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各商业企业通过加强工商协同,研发工商信息共享平台等多种方式作密切工商关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以预测指导采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采购工作中的规范性和计划性需进一步增强,工商间的沟通衔接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增强工商沟通的信息技术手段需进一步创新等现象。
第三,在卷烟配送方面,卷烟物流软环境建设还相对滞后。虽然烟草行业通过应用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在促进卷烟分拣快速化、自动化、精准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在与先进的硬件设备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优化,规章制度完善,工商零接口衔接,物流队伍建设、配送线路优化等软环境建设方面尚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四、河北卷烟商业企业需求链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提高需求测控作业规范化程度
一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在认真按照国家局烟草专卖局《“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业务操作规范(修订)》开展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充实、完善所有参与需求预测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建立长期、中期、短期预测结合制度,做到预测主体、预测周期、预测时间、预测内容“四个明确”;二是要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人员预测水平。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为目的的认知培训;以新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流程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分析能力和预测水平为主要内容的预测知识和技术培训;三是要加强对预测的考核评价工作,制定公平公正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建设完善的作业体系,促进卷烟需求把控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提高需求测控的科学化程度
一是要进一步树立市场就是消费者,消费者需求就是市场需求的经营意识。探索建立消费者数据库,通过多渠道采集消费者信息,分类建立消费者档案,为各类消费群体准确“画像”,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市场需求预测的基本依据;二是要引入先进的烟信通和PDA等信息采集设备,积极为信息采集提供便利快捷的手段;通过完善相关软件模块,为信息采集后的录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要加强对需求预测工作的回顾分析,对预测规范的落实情况、预测流程和方式方法的完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通过广泛征求客户经理、市场经理、品牌经理、呼叫中心分析统计人员等一线员工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预测水平。
(三)完善工商协调机制,优化货源组织工作
一是加强产销衔接。探索建立“全省集中衔接、各市分别订货”模式,借助全省整体市场优势,充分发挥市局(公司)的经营主体作用,加强与工业企业多层次、多渠道的产销衔接,保障货源有效供给;二是编制货源采购计划,建立月度卷烟采购排档表,科学确定各牌号的经济批量、要货时间和安全库存量,加强货源采购的责任考核,提高货源采购的计划性、预见性和均衡性,有效避免货源断档、积压现象的发生,保证供需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三是探索工商协同网上补货机制,按照供应商管理库存理念,与工业公司探讨确定库存上下限、安全库存系数、发货周期、可销天数、补货量等指标。
(四)加快卷烟物流软环境建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一是抓好业务流程改造。根据各市公司物流设施、设备运行实际,统筹了解现场中各个作业节点的运行情况,对物流作业环节进行逐一分析,减少相同的、无效的操作环节。对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梳理、调整,对制约系统生产效率的难点环节进行重点攻坚,通过合并相同的流程、精简冗余的流程、改进低效的流程,达到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二是推进工商接口、商零接口的流程建设,强化卷烟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零售户间的无缝化连接,加大零售户终端物流的协同作业建设;三是认真做好配送线路优化。充分掌握送货线路的送货量、往返时间、送货户数、送货里程、油耗等基础信息,综合运用GIS平台及GPS车辆定位系统,改进线路优化决策系统,动态调整配送线路,优化配送次序;四是完善物流规章制度。以规范化制度对业务流程进行固化,确保行为规范、高效、有序,突出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有机统一,注意对各环节的规范控制,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痕迹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