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3-02-14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特征;产业集聚。
0引言。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新业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现代服务业正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标准化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更衍生出新的需求,从而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方式、理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消费者正在由对工业时代简单的物质产品需求,转向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精神产品需求。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从生产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兴服务行业。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工业部门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工业企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转变。
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更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性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的较大约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力量,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十二五”时期,湖北现代服务业发展事关湖北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湖北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思想认识上、空间布局上、工作重点上、政策措施上有新的突破。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六种意识”。
发展湖北现代服务业,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并进一步强化“六种意识”,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
湖北目前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现有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偏重的工业结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料的高投入、高消耗,而湖北恰恰是一个缺煤、少油、乏气的省份,生产要素的制约日益凸显。要改变经济不合理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特点,是一个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资源环境亲和的产业。虽然湖北省的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水平较低,特别是淡水、土地、矿产等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处于紧缺状态,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的制约,有利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据有关测算,生产性服务业单位产出能耗不到第二产业的1/3,只有第一产业的40%。如果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即可下降至少1。5个百分点。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湖北制造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虽然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但提升制造业发展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这一点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随着分工深化和服务外包化,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从制造领域独立出来的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越发达,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越明显,制造业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商务成本就越低,市场竞争力就越强。目前,湖北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结构高级化阶段,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全面、完善的协作与配套环境,是提升湖北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和保证。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就业的迫切需要。
服务业具有门类多、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就业弹性系数最高(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有较强的“带动劳动就业”和“拉动地方税收”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湖北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5%,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的1/3左右,是“三分天下”;创造的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60%以上,占了“大半江山”。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
湖北现代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制造业相比,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湖北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商贸、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产品类型,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需求。
(6)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湖北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迫切需要。
2006年,国家正式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此基础上,湖北明确提出了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目标。要构建这一“重要战略支点”,就要发挥“两通优势”(交通优势与流通优势),切实让时间缩短,让空间拉近,让流动加速。
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服务业必将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六大区域”。
“两圈一带”战略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新时期制定的旨在促进湖北振兴崛起的发展战略,湖北服务业发展应围绕实施“两圈一带”战略,重点规划建设“六大区域”,即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3个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实现全省现代服务业有重点的协调发展。
(1)建设一个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为依托,突破性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武汉集聚。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黄石、鄂州、咸宁、黄冈、孝感、仙桃、潜江、天门8市以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核心增长极。
(2)建设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以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为载体,以“襄十随”(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和“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为支撑,建设承接武汉核心区、辐射带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两个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区。
(3)建设三条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及深加工、水泥、新型建筑材料、林特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园区,配套建设适应生产各环节的研发、营销、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体系,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鄂州、黄冈、黄石和咸宁等地辐射的武鄂黄冶金建材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纤﹑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十铁路、汉十高速,重点发展汽车产品及相关技术研究开发,配套建设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大型专业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孝感、随州、襄阳、十堰等地辐射的武襄十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围绕化工、纺织服装及无纺布、电力及设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沿汉宜铁路、汉宜及武荆高速、长江交通枢纽,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形成以武汉为核心,向仙桃、天门、潜江、荆门、荆州、宜昌等地辐射的武荆宜化工纺织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带。
3突出发展重点,做强“六大产业”。
充分利用湖北制造业加速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契机,适应当前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现代商务、旅游、文化等六大重点领域。
(1)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九州通衢”的优势,合理布局全省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和长江物流带,强化生产物流,延伸流通物流,推进第三方综合物流发展,积极构建以武汉为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支点,以荆州、黄石等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口岸物流、行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2)金融服务业。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合理规划“两圈一带”金融产业布局,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推动武汉城市圈信贷市场、票据市场、资金清算、金融信息一体化、产股权市场一体化进程。推进江汉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中南路—中北路金融集聚带和光谷金融港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中心,进一步推动三大功能区的产业集聚、总部集中和功能互补,逐步提高辐射能级,构建与京沪金融中心对接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3)科技信息服务业。依托软件、信息传输和数字内容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实现网络、业务和信息的共享。积极推进“三网”融合、3G应用、电子商务和公共信息数据库建设,培育和壮大一批核心骨干软件企业,推广应用软件及服务模式应用聚合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专业的科技开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和节能降耗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将“湖北制造”转变为“湖北创造”。
(4)商务服务业。重点打破地域限制和行业垄断,按照专业化分工、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等传统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咨询评估、会展、产权交易、司法中介等新兴商务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