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国竹藤产品贸易结构比较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4
[关键词]竹藤;中国;东盟;贸易;比较
中国和东盟是世界上竹藤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70%以上的竹种和竹林面积、80%以上的棕榈藤集中分布在这里。同时,中国和东盟也是世界上竹藤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其出口之和占到世界竹藤产品出口总额的4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藤出口国家,无疑,东盟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对于中国和东盟的竹藤产业贸易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东盟-中国竹藤原材料贸易比较
亚洲是世界上竹藤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具有竹资源出口优势,但在藤资源方面,东盟是最重要的出口地区。国际竹藤产业的趋势是,各国正逐渐减少竹藤原材料的出口数量,转而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扩大竹藤制品出口。
中国和东盟具有丰富的竹种资源和巨大的竹林面积。无论竹种还是竹林面积都占了全世界的绝大部分。中国和东盟可以称为“竹子之乡”或“竹类文明之地”。竹种约有4/5为丛生竹,而散生竹种仅占1/5。其中秆形高大通直,材质优良或笋味鲜美可食的竹种数量上100种,具有很高的价值。相比东盟,中国的竹材出口更占绝对优势(图1)。中国在1991年之前的竹材净出口额还不到30万美元,1992年净出口跳跃式增长到2084万美元,1995年达到峰值3321万美元之后逐渐回落,但也维持在1900万美元左右。与此相比,东盟的竹材净出口一直不超过400万美元,最高年份为2002年,为379万美元。在个别年份,如东南亚危机发生后的1998年,其净出口额甚至为负数(净进口12.7万美元)。主要原因是,东盟的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等均为竹材净进口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和缅甸虽为净出口国家,但出口数量不多。
原藤是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林产品,原藤中分布最为广泛、应用最广泛的属棕榈藤。棕榈藤是主要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的主要藤资源,东盟国家是其密集分布区域。据估计,全球棕榈藤的分布大约为3500万hm2,而东盟国家的分布为2570万hm2,占全球分布的约80%。毫无疑问,东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藤材出口地区(图2)。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两个藤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其天然藤林面积、人工藤林面积、资源总量以及产量位居世界前两位。其次是菲律宾、老挝。然而,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利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相继限制本国的原藤及半成品出口,其藤原材料出口额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1996年东盟藤材出口达到最高值(约9087万美元),从那之后,东盟的藤材出口一路下调,2000年为4909万美元,2005年4437万美元。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国内没有藤资源,但是,该国在2002年之前的原藤出口额一直居东盟国家首位,主要原因是该国贸易、运输发达,通过转口贸易的形式进行原藤出口。新加坡在1990年原藤出口额占东盟国家的71.99%,1995年为46.36%,2002年为37.12%。之后,印度尼西亚的原藤出口额超过新加坡,达到1360万美元。
相反,中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藤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到1995年,中国进口额超过新加坡,成为最大的藤进口国。2005年中国进口额达到3637万美元,占整个东南亚地区的80%以上。同时,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进口额则明显下降。由此可见,中国在原藤供应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 二、东盟-竹藤产品贸易结构比较
竹藤产品可以划分为三类:食用竹笋、竹藤原材料和竹藤制品。食用竹笋主要包括鲜或冷藏的竹笋、盐水竹笋、笋干丝;竹藤原材料主要包括竹材、藤材和其他编织用植物;竹藤制品主要包括藤制的席子、席料及帘子,藤编成的缏条及类似产品,藤制篮筐及其他编织品,竹制的篮筐及其他编织品,藤、柳条、竹及类似材料制的坐具,藤、柳条、竹及类似材料制的家具。在这三类竹藤产品中,竹藤原材料的价格最低,竹藤制品的附加值最高,食用竹笋次之。
比较起来(表1和表2),首先,中国竹藤产品的加工深度明显低于东盟,主要原因是竹藤制品净出口占中国竹藤净出口总额的比例相对东盟太低。这一比例在中国平均为50%左右,最高为(2004年)59.69%,不曾超过60%,在东盟,该比例平均为80%,最低为(1998年)68.89%,也大大超过中国的最高值。其次,食用竹笋的净出口比例在中国则远远高于东盟。该比例在中国平均约为44.5%,最高为(1998年)52.10%,最低(2004年)40.75%,在东盟,该比例平均只有11%左右,最高为19.78%,不到中国平均值的一半,最低为5.15%。最后,中国和东盟竹藤原材料净出口的比重都很低,中国比东盟更低。中国的竹藤原材料出口比重平均不超过1%,最高为(1995年)1.34%,最低为(1991年)0.07%,在东盟,竹藤原材料净出口比重平均超过了5%,最低为(2005年)2.60%,大于中国的最高值,最高为(1998年)11.33%。不过,东盟的这一比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6.53%到2005年的2.60%,下降了一半多。
三、东盟-中国在世界竹藤产业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比较
从整个产业总出口额来看,近年来,世界竹藤产品的出口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表3)。1990年世界竹藤产品出口总额29.56亿美元,2005年达到90.67亿美元,增长了3倍,年均增长率约8.21%。中国+东盟竹藤出口之和占世界竹藤出口总额的比例在36%~44%之间,1990年为12.24亿美元,2005年达到37.07亿美元。其中,中国竹藤产品出口额的增长速度相对更快,1990年,中国竹藤产品出口总额5.80亿美元,2005年为26.3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率约1O.22%,高于世界出口增长速度。中国竹藤出口的快速增长集中表现在两个时间阶段,一是1990~1995年,二是2003~2005年,其间的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中国竹藤出口总额占世界竹藤出口总额的比重,更是从1990年的19.62%上升到2005年的29.05%,稳居世界第一。相对来说,东盟竹藤出口的增长步伐缓慢,1990年东盟竹藤出口总额6.44亿美元,2005年10.73亿美元,增长不到2倍,年均增长率约5.13%,其增长速度不仅大大低于中国,而且低于世界平均值。与中国相反,东盟竹藤出口总额占世界竹藤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990年的21.78%下降到了2005年的11.8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东盟的竹藤出口额还超过中国,处于世界首位,但是从次年开始,东盟就被中国超越并甩到后面了。
四、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东盟和中国竹藤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可以看到:第一,在竹藤资源禀赋方面,东盟在总体上稍占优势,主要原因是东盟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棕榈藤资源,而中国在竹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盟在限制原材料出口和促进竹藤制品深加工方面成效显著,中国则略显不足,且藤材供应的外部依赖性较大。第二,由于中国相比东盟竹林面积占比大,竹种多,食用竹笋出口比重较高。第三,尽管中国在竹藤产品出口总量和金额上远远超过东盟,但在出口附加值方面,中国明显不如东盟。东盟80%以上的竹藤出口集中在加工制成品,而中国的竹藤制成品出口比重不到60%。可见,中国迫切需要提升竹藤产业的结构。
:
[1] USDA. Resent reports from FAS overseas of-fices. Wood product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markets.2001 (3):7-30.
[2] Antalya Declaration of the XI World Forestry Congress1997, Non- Wood Forest Products; Outcome of the session.Federa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Water Resources and RuralDevelopment, Lagos 1988. Agricultural policy for NigeriaForestry Subsector,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ation. 19pp.
[3] Okiriguo, Mabel (1995). Economic Aspects ofcane produet industries in selected Local GovernmentAreas of Delta State: Unpublished M. Sc. Thesis at theUniversity of Ibadan, Department of Forestry ResourcesManagement in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77pp.
[4]江泽慧.世界竹藤[M].沈阳:辽宁技术出版社.2002.
[5]陈绪和,郝颖.21世纪的竹藤产业[J].人造板通讯.2001。(6).
[6]张新萍.世界竹藤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3。(1).
[7]校建民,等.东南亚主要国家棕榈藤原材料国际贸易[J].世界竹藤通讯.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