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4
 广东省佛山市的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基础雄厚,是典型的制造业城市。但在“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下,服务业日益成为佛山市实现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而在佛山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如何实现其内部结构升级成为关键问题。 
   
  一、佛山市现代服务业的行业结构 
   
  为更好地反映佛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在佛山市服务业中选取六个行业作为代表性的现代服务业,即现代物流业包括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现代业;信息传输、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本文根据1994年至2006年这些行业的主要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 
  (一)佛山市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结构。从佛山市现代服务业中六个行业从业人员1994年至2006年的变化看,各行业的劳动者绝对数量在2004年以前波动不大,但2004年至2006年,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外,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数量都在增加。房地产业从业人员近年来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在2004年后也大幅上升,但科学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缓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在2003年至2006年问几乎不变,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数量近年来逐年下降。2006年,佛山市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六个代表性行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不到25%,这一比例显然过小。 
  (二)佛山市现代服务业中各行业产值结构。首先,在现代服务业的代表行业中,只有房地产业产值在12年间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整个服务业增长速度,其它行业的产值在12年间增长速度较整个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慢。其次,从各行业产值占服务业的比重看,绝大多数现代服务业的产值逐年增加,但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却变化不大,这不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及优化产业结构。2006年,佛山市金融业、房地产业、科技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四个行业的产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总计不到30%。现代服务业的相对滞后影响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对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化水平的提高也形成障碍。 
   
   
  二、佛山市现代服务业的地区结构分析 
   
  佛山市的总体经济实力很强,2005年佛山市五个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全部跨入全国百强县(区)之列。其中,顺德和南海两区的综合实力分别居全国百强县的第二位和第六位。以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三个行业为例,根据佛山市五个区现代服务业的统计数据,可考察各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首先,在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业方面,顺德区和南海区占较大优势,明显与其余三个区拉开距离。2004年以前,两区的交通运输及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都保持十个百分点左右,尤其是南海区紧靠广州,交通运输和仓储邮电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一直以两位数的比重遥遥领先,2004年后,其比重开始下降,顺德区超过南海区。总的来说,两区基本保持领先地位并高于其他区一倍。其次,在金融业方面,南海和顺德依然占前列。2004年,顺德区的金融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保持在5%左右,高明区在2003年增长得较明显,禅城区的金融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保持1%左右。再次,在房地产业方面,顺德区近年来发展较快、较稳定,南海区发展更迅速,2006年已超过顺德区,而高明和三水区的发展则较慢。总之,五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有较明显的差距,存在不平衡发展的特点。 

  三、佛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和相对比重都不足。相对于佛山市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而言,佛山市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和相对比重都不足。在佛山市现代服务业六个代表行业中,除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外,其他行业的增加值都不高,而且它们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也不明显,作为重点支持的金融业仅占5.5%,近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的房地产业在佛山也只占10.3%。 
  (二)经济效益不高。佛山市现代服务业的经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现代服务业的总产值偏低,二是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只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并在资源上支持现代服务业才能提升其经济效益。目前,在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广州和深圳,相比之下,佛山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这与佛山市作为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地位不相符,需要用一定的政策扶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其效益。 (三)各区的发展不平衡。总体说,在佛山市的五区中,顺德区和南海区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总体经济水平高于其它三个区,顺德、南海区现代服务业代表行业的产值对GDP的贡献也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与区内经济环境有关。第一,与制造业发达程度有关。顺德区和南海区经济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比较发达,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较大。因而,现代服务业在这两个区得到较早、较快发展。第二,与拥有专业服务技能的人才有关。在制造业发达的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大部分服务于制造业。如,金融业和会展业,因此劳动力的进入门槛比传统服务业要高,需要有一定专门技能和知识。而经济发达地区能吸引更多拥有专门技能的劳动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与各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有关。各区的优势不一,南海区有区位优势,与广州相连,在广佛经济圈中充当重要角色,有数个大型物流园区,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佛山市现代物流业的仓储、配送、运输的需求,而三水区和高明区在房地产方面有很大潜力。 (四)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不适应制造业要求。佛山市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制造业飞速发展,但作为制造业支撑的服务业却未能跟上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及GDP的比重近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随着佛山市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生产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佛山制造业将面临结构升级的挑战,而佛山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供给能力低,难以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四、佛山市现代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一)重点发展三大生产性服务业。佛山市要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依据本地现有的资源和竞争优势,着重发展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第一,发展服务业。首先,从制度上着手,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改善信用环境;加强对银行、保险、证券机构运营的引导和规范。其次,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完善政府对金融服务行业的公共服务,鼓励本土金融机构与外来机构的互联互动,鼓励服务创新。再次,鼓励支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扩大全市金融服务需求。最后,统筹城乡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针对佛山市五区之间的区际金融市场发育差距明显的现状,在重点扶持金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业对整个的杠杆作用,协调地区发展。
  第二,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促进物流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注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实现保税物流企业发展变革;建设多层次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
  第三,发展会展业。佛山市会展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家具展、陶瓷展等已初具规模,但要进一步发展会展业需从以下方面考虑。注意会展业的区域定位;整合场馆资源,统筹展馆布局;设立专门的会展管理机构,注重会议展览业协会的运作;培养会展业相关的专门人才;注重会展促销及会展品牌建设;会展与业整合发展。利用产业的融合和渗透,整合发展目标,整合管理机制和产业部门,构建具有会展和旅游功能的新型会展旅游产业。
  (二)要立足广佛、着眼泛珠、面向世界来发展现代服务业。佛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高屋建瓴,拓宽视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开拓一切可开拓的市场。佛山毗邻华南的文化中心广州,充分利用广州丰富的产业资源,是佛山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天优势和必然选择。广州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随着2010年亚运会的日趋临近,广州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将逐步加快,佛山应以“广佛都市圈”的建立为契机,在承接广州产业转移的同时,改善制度环境,建立人才、科技引进机制,为两地间要素流动和经济互动创造条件。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会展、研发设计等,还是社会服务业,如文化、、卫生、、娱乐等,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这些服务对象是服务市场的需求者,服务对象需求量的扩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能为现代服务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空间。因此,佛山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不局限于佛山本地区或局限于“广佛都市圈”,更应着眼于整个“泛珠三角”区域,甚至要面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要适时地引入国外大的、成熟的跨国服务企业,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
  (三)以科技与制度创新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一,加强科技创新。从自主创新的三种形式看,佛山市自主创新优势不明显。因此,科技创新应主要采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两种形式。通过合作开发和技术引进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是佛山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捷径。现代服务业技术集成开发与技术引进再创新需从观念、技术和人才三方面着手。首先,引导企业从观念上重视技术研发投资,把创新和变革作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其次,吸引全球或全国范围内运作良好、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企业投资本地,利用模仿和学习提升本地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再次,吸引有高知识积累和高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落户佛山,激励他们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再创新,发挥多项技术的协同效应。
  第二,注重制度创新。良好的制度环境是科技创新的摇篮,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大制度障碍是行业准入门槛问题。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创造增量价值的原动力。所以,从制度上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引进民营资本,促进行业竞争是必行之策。其次,在佛山现有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已很明显,第三产业尤其现代服务业的瓶颈作用很突出,下一步应采取灵活的产业政策,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培养企业的服务创新意识,结合规范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遵循制造业郊区化、现代服务业向中央商务区集聚等国际大都市发展趋势,切实为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